千里房县,古谓房陵。山林四塞,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山水苍茫,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风水宝地,鱼米之乡。南依神农,东达襄樊,北枕武当,西通川陕。古为流放之地,今乃诗经之都。
古代罪废者“不忍刑杀,流之远方”,贬谪于此。民风淳朴,民情敦厚,喜迎唐中宗李显诸帝王将相十四人于乱世。流放之宫廷文化融入民间,故房陵文化底蕴之深厚,博大精深。
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古为梁州城,西州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东汉末为房陵郡治,贞观十年改为房州治,明洪武十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
中坝樟脑洞,红塔七里河,古人类活动遗迹尚存。实为荆楚文化之发祥地之一。尧子丹朱,让贤于能,隐居尧子垭,以享天年。炎帝神农尝百草,足迹遍及房陵山川,开辟医药、农耕文明,厚德载物,弘敷仁爱,悬壶济世,泽被苍生。千里房县,民歌海洋。西周太师尹吉甫采诗周南房陵,撷取《关睢》名篇,编篡《诗经》,万古流传。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功成名就,食邑于房,死后葬于青峰尹家山。宝堂寺乃太师庙也,诗祖故里,名不虚传。有碑文为证:“下马青峰道,焚香拜尹公,出师宜薄伐,作颂穆清风,烟冷千秋石,云幽万古松,允怀文武略,谁嗣奏肤功”。昔汉时孝子黄香,扇枕温衾,四海扬名,入选《二十四孝》及《三字经》,食邑房陵,西关有黄香祠为证清代进士蔡振中拜谒黄香墓赞曰:“南国无双士,东京第一流,风霜余孝魂,爵秩贲荒丘。姓字樵人识,笺书国史留,更行琼葬处,千载哭忠侯”。故世人称房陵为忠孝故里,东门楼有清朝御赐“忠孝名邦”之匾额。
千里房陵,山青水秀,林木蓊郁葱茏,河水清澈见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房县木耳,肉厚质优。“房县燕耳,风行全国”。房县香菇,名贵特产,预防癌症,营养丰富。房县黄酒,糯米酿制,醇香甘酣,味美可口。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房陵林深菁密,中华药材宝库,当归、党参、天麻、黄莲,应有尽有,民间偏方,家喻户晓。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耄耋老人,福寿安康。
千里房陵,神秘驿栈。旅游景点,星罗棋布。野人谷,野人洞,寿桃山,神农峡,胜景叠出,四季游客不断。大温泉小温泉,有泉涌出,接风洗尘,伫足其间。 “白云满谷鳞鳞起,凝有乘鸾玉女轩"。望佛山古殿兴隆,晨钟暮鼓,香火不断。观洞四时课颂,顶礼膜拜,善男信女,络驿不绝 。"来到此间即蓬岛,还从何处觅桃源?”。秦王寨乃秦朝大将武安君白起屯兵扎寨之地,残垣断壁,城墙古道,石垒寨门,雄视天下。显圣殿古柏参天,水木花鸟,亭台楼阁,古朴典雅。古联串此地地名曰:费长房骑化龙经茅坪显圣下店,汉诸葛坐军马观桃园长望西川。九焰山为薛刚反唐屯兵之地,伍三思率兵九打九焰山,火烧九山寨而得名。挂榜岩巉岩峭壁,陡如刀削。相传唐中崇李显复兴大唐在此招贤纳士,招得薛刚而得名。大闹花灯,踢死太子,惊崩圣驾,逃至房陵,辅佐明君,复兴大唐,通城虎薛刚是也。
千里房陵,革命圣地。当年烽火起,房陵鏖战急。贺龙解放房县,红三军所问披靡,革命先驱洒热血,凤凰山下,红军烈士塔崔嵬耸立。中原突围,分兵转移,王树声率师房县,坚持斗争,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红色土地,革命苏区,丰功伟绩,撼天动地。
千里房陵,云蒸霞蔚,峰回路转,毓秀钟灵,车水马龙,楼房林立,民事物阜,欢歌笑语。西河乐园,休闲宝地,浓阴蔽日,凫雎游弋。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水湄伊人,君子淑女,窃窃私语,缱绻缠绵。
“青山欣待五湖客,隽水愿接四海宾”。改革开放,春风荡羡,惠民政策,泽被福祉。歌乡房陵,载歌载舞。欣逢盛世,激情飞扬。千里房陵生紫气,万众一心奔小康。
房县门古寺镇人民政府 张兴成
2011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