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吴帅钢 新修改稿)
居刘山、紫云之凹,临襄接汝,洛汴故道必经之地,世称郏县。
登刘山远眺,风景秀丽,心旷神怡。千里良田,万里沃野,一马平川,阡陌纵横,绿树村庄,尽收眼底。郑尧高速,穿境而过,汝河玉带,逶迤西来,人工天河,广阔渠畅,青龙湖明。粟麦灌以琼浆,红牛饮之甘泉。烟草承玉露,五谷得丰登。
读厚重山水,胸生层云。苏坟夜雨今犹在,汝水秋声仍得闻,紫云晴雪蓝河涨,钧台刘山喜黄昏。八大古景增新篇,文庙儒学诵论语,临沣古寨读沧桑,知青圣地忆往昔,汝水之湾静心神,青龙湖润人潮挤,文魁楼上星月稀,三苏墓祠得重修,郏县文庙复旧制,历史文化得弘扬,政府重视授“国保”。生态宜居新面貌,人居环境得改善,喜获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省级生态县。享人间美味,还有郏县“三宝”:牛肉、茶水、饸饹面,更有大尾寒羊,汝河麻鸭,满地乌金,物华天宝,真可谓钟灵之地,祥瑞环绕,概东坡择此长眠之由。
溯前尘往事,令人遐思。水泉遗址,曾有先辈繁衍生息,“几块石头磨过”,点亮文明曙光,绵延八千年余。汝阳江边,钧天台上轩辕自省,造车船养桑蚕,感动上苍,赐下“霓裳”“羽衣”曲,方悟修身爱民,始得至道之精,修成正果。太仆遗址,郏邑故城,铜瓦铭文真迹现,江夹联姻,承蒙周德,沿汝水下迁,得今日之所。成王以德治国,铸鼎象物,定鼎郏鄏,彰显明德,以德劝楚,不战而屈人兵;定王心系社稷,出游天下,体察民情,至郏病故,葬与冢王。自东周设邑,秦朝置县,后数易其名,或曰龙山、或曰汝南、或曰辅城。元大德八年,复称郏县。
莲花山顶,五指环坐,秀峰叠翠,紫气东来,老聃讲道。地灵孕秀,龙现摩陂,水美育淳,凤落城北。英杰辈显,代有名人,文才武将,枚不胜举。谋圣张良,运筹帷幄。辩士侯公,商划鸿沟;骁勇纪信,代君而死;韩氏千秋,平叛南越,其子延年,血洒沙场,满门忠烈。汉妃薄姬,温顺贤良。铫期臧宫,屡建奇功。马炫马燧,功勋卓著。廉吏一本,两袖清风。帝师希颜,洪武褒奖。诗人尚絅,追秦近李。名士仝轨,名噪京华。鲁姑义举,舍子救孤。孝廉刘济,爱民如子。李楼台三,义救乾隆。重教谦六,碑刻圣旨。
风流人物俱往矣,因地肥水美,民风淳朴,养古之武将贤臣,育今之英雄烈魂。至中共诞生,始明方向,拯救民族,重建中国。追忆峥嵘岁月,曹沟传出抗日令,完成使命建奇功;抗日名将吉鸿昌,惩前毖后镇流匪;更有凤祥牛子龙,刺杀贼首凯旋归。
至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万民翘首,枯木逢春,一派生机。现代“仓颉”祁建华,扫盲路上立奇功。知识青年热情高,一篇文章名天下。追寻知青圣地,当属广阔天地,时至今日仍可大有作为。盛世伟业,鹰击长空,小康社会,任务艰巨。郏县红牛,慧眼识途,振奋精神,不需扬鞭自奋蹄。实干诚信,尽责争先,政通人和,安居乐业。中原经济区蓝图绘就,产业集聚区争相辉映。六大产业,腾飞经济。集聚区开发,大气磅礴。招商引资,万民鼎力。科教文卫,屡创佳绩。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四城”联创,人人参与。
八千年沧海桑田,六十载辉煌历程,三十年改革开放,六十万群众奋力拼搏。数不尽风流人物,道不完丰功伟绩。青龙在天若有知,回首转身应常驻,凤凰巡游九天过,再栖梧桐显祥瑞。护佑和谐新郏县,风调雨顺民安康。
唯愿吾国,物阜民康,繁荣富强,昌盛永久。 唯愿吾乡,快速发展,县富民强,前程似锦。 唯愿吾辈,继往开来,同心同德,共创伟业。
如有发表,请寄样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龙山街道西大街66号 吴帅钢 收 邮编:467100
郏县赋说明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即郏县文庙和三苏墓祠。
郏县历史悠久,八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有水泉遗址,位于现在安良镇水泉村,1953年出土石器、陶器等新石器时期文物59件,文物所代表的时期距今约8000余年,被考古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遗址”,世界考古界誉为“亚洲东方文明的曙光”,在谭其骧为毛泽东主席绘制的中国古人类遗址地图上,水泉遗址是其一。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块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太仆遗址位于现在郏县薛店镇。据《科学通报》1953年09期载,1953年春,郏县城西太朴乡农民卖土积肥时,在该村南寨门外挖出一批青铜器,省文化主管部门获知后于6月初派员前往调查,并于同年7月11日将农民献交的190余件文物全部运回省文物工作队保存。该青铜器群现藏河南博物院。太朴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现在薛店镇太朴寨村及周围,1954年有东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据铭文可识为江国女子嫁于夹国国君的陪嫁品,具有龙山文化特征。该青铜器群现藏河南博物院。传说当年汝河古为汝阳江,太朴寨是其港埠码头。见上世纪50年代初《河南省郏县境内发现春秋时代铜器》一文及潘民中《郏邑故城》。汝阳江、钧天台据《汝州志》、《庄子·在宥篇》载,黄帝问道广成子于钧台,遗址位于今薛店镇肖庄村附近一处高台,出土有仰韶、龙山文化时期文物。《史记》周本纪和楚世家中多次记载,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亦有详细描述。《郏县地名志》载,公元前586年,周定王出游,行至今郏县薛店冢王村病故,后埋葬于此。1958年王冢附近有铜鼎等青铜器出土。《三国志·明帝纪》载,魏太和七年(公元233年,)有“青龙”现于县东部摩陂井中,二月,明帝曹睿亲临观看,并改太和七年为青龙元年,改摩陂为龙陂。《后汉书·光武纪》载,“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冬十月甲申,有凤凰见于颍川之郏县。”《东观汉纪》“凤高八尺,五彩,群鸟并从,行列盖地数顷,停一十七日。”今有凤凰山、王乔洞传说,郏县志有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