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陆云是西晋初年重要的文学家、评论家,与兄陆机并称“二陆”。但由于陆机的成就过于突出,人们对“二陆”的关注明显偏向于陆机,陆云往往成为附属的角色,对他的研究也异常薄弱。本文对陆云的生平仕历、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全文正文分四章,文前有绪论。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指出陆云是西晋文坛的重要人物,对他的系统研究将对太康文学的整体研究有所助益。 第一章主要对陆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对陆云生平仕历研究现状、文学思想研究现状、文学创作研究现状的全面梳理,发现学界在陆云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生平仕历重要关目还有待明晰,鲜少结合实际作品进行文学思想研究,对具体作品的探讨相当有限。这些问题正是本论文讨论的重点。 第二章主要对学术界尚存争议的陆云生平仕历若干重要关目作重新考证。得出结论有五:第一,陆云为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第二,太康元年(280),陆云初为周浚主簿,在寿春;太康二年(281)在秣陵。第三,陆云最迟于太康六年(285)初为太子舍人,最早则可能是在太康三年(282)。第四,陆云约在太康六年(285)至太康末任浚仪令。第五,陆云任吴王郎中令应在元康六年(296)至永康元年(300)八月之间,任期至少三年。 第三章是陆云文学思想论。从文本分析出发,对陆云“清省”文学思想的理论内涵及产生的原因作解析。认为“清”意味着清新自然中有“深情远旨”;“省”意味着文章要简约,要有“出语”。“清省”传达出的是一种不见雕琢之痕,不落铅粉之迹的天然美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促成陆云“清省”文学思想的形成:一是儒玄兼修的思想取向;二是尚清谈之时代风潮的影响;三是陆云清正的性格特点。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性格。 第四章论述了陆云的文学创作。重点探讨了辞赋创作和诗歌创作,指出陆云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辞赋创作上。辞赋创作也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陆云“清省”的文学思想。陆云自言“不便四言、五言”,他的诗歌也多为应景之作,空洞浮华,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繁缛的文风。
【关键词】:陆云 生平仕历 文学思想 清省 出语 文学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声明3-4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绪论8-9
- 第一章 陆云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9-27
- 第一节 陆云生平仕历研究现状9-12
- 第二节 陆云文学思想研究现状12-22
- 第三节 陆云文学创作研究现状22-25
- 第四节 存在之问题25-27
- 第二章 陆云生平仕历若干问题重考27-38
- 第一节 籍贯问题27-28
- 第二节 为周浚从事时间地点问题28-34
- 第三节 为太子舍人、浚仪令、吴王郎中令等职的时间问题34-38
- 第三章 陆云文学思想论38-51
- 第一节 “清省”的文学思想38-44
- 第二节 陆云“清省”文学思想形成的原因44-49
- 小结49-51
- 第四章 陆云的文学创作51-60
- 第一节 陆云的辞赋创作52-56
- 第二节 陆云的诗歌创作56-59
- 小结59-60
- 结语60-62
- 附录62-65
- 主要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剑云;清正而文弱:陆云的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02期 2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3 周昌梅;文学情感论:附情而言——陆云文学思想述评之一[J];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廉水杰;陆云文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雯;嵇康的玄学与乐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程美华;;略论骈文之“气”——从“六朝”到“初唐四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林大志;再论萧纲的宫体诗[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徐小洁,方士祥;试论刘兰芝被驱遣的深层原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汤兵;论陶渊明的人格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钟仕伦;萧绎思想体系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刘航;;刘生、王昌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李娜,陈曦;中国古代气质浪漫文人的从政悲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凌;;突厥葬俗和祭祀有关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王永平;;陆机入洛之遭遇及其死因考析——兼论西晋时期南北士人间的冲突[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蔡鸿生;;唐宋佛书中的昆仑奴[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徐晓卉;;宋代以前“博士”流变考释[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安小兰;;从汉代楚辞体赋看楚辞的正统化[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郭建勋;;楚辞与七言诗[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蒋文燕;;汉颂作品类型分析[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赵明正;;论汉乐府的贵族趣味和娱乐性[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10 周晓琳;;南朝作家对《诗经》的接受与发展[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4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10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珂;“后汉三贤”著述的叙事心态及其呈现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范海玉;刘长卿五言律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宫东红;情若柔丝 意似淡菊——论清代女词人顾太清诗词创作艺术成就与审美风貌[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宋红霞;陆机诗歌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朱博;悲剧与死亡——论悲剧的美感及死亡意象的审美特质[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继红;初盛唐干谒诗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俊;初盛唐七言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洲;人品、诗品、画品——论王冕的人品及其诗画创作[D];河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昌梅;文学情感论:附情而言——陆云文学思想述评之一[J];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水杰;;西晋文学对话与文学审美论析[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1期 2 潘铭燊;;大笑落水真性情[J];茶博览;2009年06期 3 朱国荣;;出入脂粉黛色的云华[J];画刊;2009年07期 4 曾毅;;张华对陆云文学批评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廉水杰;;情文·声文·形文——“二陆”美文观综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6 廉水杰;;论陆云文学思想对钟嵘《诗品》的影响[J];文学前沿;2009年01期 7 翁频;;西晋时期孙吴旧地士人入洛活动及其结果[J];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电影频道·数字电影[J];电影;2008年06期 9 ;边关路[J];大众电影;2008年12期 10 张敏杰;;以赋为主体的理论归结——论《文赋》的思想主旨[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作者索引[A];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廉水杰;;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刘勰《文心雕龙》对陆云文学思想的汲取[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红;;以网络为基础,构筑中医护理学术交流平台[A];河南省护理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4 曾勇明;张志伟;陆云峰;刘佐贤;彭玉兰;黄永火;;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与CR胸腰段脊柱成像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大会交流三 体外分析[A];第七届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陆云清;周常河;罗红心;;FDTD analysis of Talbot effect of a high density grating[A];2005年国际光子学生物光子学和纳光学研讨会论文集(英文版)[C];2005年 7 周素梅;周常河;何兵;罗红心;陆云清;董景星;楼祺洪;范滇元;;Wavefront measurement of double-clad pulsed ytterbium fiber laser[A];2005年国际光子学生物光子学和纳光学研讨会论文集(英文版)[C];2005年 8 陆云清;周常河;罗红心;;FDTD analysis of Talbot effect of a high density grating[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nics,Biophotonics, and Nanophotonics'05[C];2005年 9 周素梅;周常河;何兵;罗红心;陆云清;董景星;楼祺洪;范滇元;;Wavefront measurement of double-clad pulsed ytterbium fiber laser[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nics,Biophotonics, and Nanophotonics'05[C];2005年 10 陆云飞;曾健;林进令;廖清华;林坚;;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治疗(附14例报告)[A];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郁之;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世家[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曹波 本报通讯员 关宁;万事民为先[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通讯员 顾兴林 陆云峰;云台农场推行工程招标竞拍[N];连云港日报;2010年 4 记者俞家骅;老庙黄金笑别2009年[N];中国黄金报;2010年 5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文博会加速冲刺国际知名品牌[N];深圳特区报;2010年 6 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N];海南日报;2010年 7 ;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名单[N];连云港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芬兰;市领导与老同志欢聚一堂话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9 娄建源;松江二十四景[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见习记者 李冰 记者 文刚 实习生 严永玮;海口秀英区:以发展保民生[N];海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隋秀玲;李颀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顾克勇;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赵厚均;两晋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胡莲玉;型世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映红;陆云四言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谭雅静;晋代诗人用韵考[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从芳;陆云文学思想探微[D];山东大学;2007年 4 孙丹萍;两晋尺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婧婧;再论陆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冬愉;陆机《文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许雪峰;陆云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绍卫;孙吴文学与学术[D];暨南大学;2006年 9 周兴泰;“二陆”与六朝文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廉水杰;陆云文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