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人怜赋牵手骚客 雷池龙倾情寄言潞安
——写在《中国潞安赋》巨碑落成之时
◇湖北·宜昌 / 李晖明
[本报讯 高级记者李晖明] 庚寅年六月,司马雷池先生应中国潞安矿业集团之邀所作之《中国潞安赋》(与知名策划人屈金星先生合撰)、《中国潞安序》两文,创作时间前后不过40余日,便揭开神秘面纱。由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国庆先生挥毫,一幅15米的辞赋长卷在京城亮相;寻泰山之石,长16米,高3.5米,重达180余吨的《中国潞安赋》巨碑也已坐落于潞安集团总部文联办公大楼门前,由黄帝宝玺篆刻人、中国著名篆刻家李盛世大师担纲镌刻工作。8月8日,还将值潞安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举行盛大庆典揭碑仪式。此举引来诸多媒体及行业之关注,文化氛围极其浓厚,欢庆场面可谓隆重,辐射效应非同一般。当我初读《中国潞安赋》(我更喜欢《中国潞安序》)时,在深感欣喜之余,便生预感——此作必有震动,其义远胜之前的《七一九赋》与《河南理工大学赋》。随即又假设:倘若潞安高层能与大书法家牵手,并寻石刻碑,且请高人测定方位以立之,夫其效应了得!当二文诞生之时,其结局,果如我之所料。
我之所以有此预感,除赋文本身具有立意高旷、气势磅礴、博征典故、遣词精准、倾注情感、文辞华美,琅琅上口诸多特点之外,根据有四:潞安集团不乏实力,有实力便能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其所用。此为其一。潞安集团乃属煤企,而矿工文化素质一般较低,众所周知,唯其如此,其义重大。此乃其二。其三,当前正值雅士从商、从政,国学复兴之时,赋坛与之呼应。司马雷池及其同党籍潞安之举,可获“淋下效应”。潞安即行,他人能不效法?各行群起而效法之,岂非当代中华辞赋复兴之大幸大吉吗?此为其四。有鉴于此,我特作七绝一首《读<中国潞安赋>有感》以贺之:“五载方兴古赋坛,雷池跃马战犹酣。忽闻墨矿寻骚客,帝练千言寄潞安”。
复兴与繁荣中华辞赋,其路漫漫。凡致力于振兴中国辞赋事业者,当乎辛勤耕耘,发展、武装创作队伍之同时,尚需添加市场策划之理念。无论作行业赋或是城市赋,一旦被运用和渲染,辞赋不可再仅仅理解为一种文体,而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商业广告,其义、其价远胜于辞赋作品之本身。通过精心策划,利用商业模式传承中华辞赋文体,是司马雷池作品成功之重要因素。《中国潞安赋》、《中国潞安序》之成功运作模式已是典型范例,希冀后来者亦能以此为鉴,推而广之。文化如不能与商业联姻,其结果必是贫穷和消亡。换言之,辞赋家富足之日,方是中华辞赋兴盛之时。
“茫茫洪荒沉地阴,生几度沧桑。浩浩乌海应天光,涌人间堂皇”。煤炭呈人类以文明,辞赋予煤业以精神。我祈冀司马雷池、屈氏之作,终成潞矿镇安之石,潞安旺财之作!衷祝潞安矿工好运,中国煤业好运,中赋同样好运!
庚寅年六月周日撰于中国湖北文心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