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祥就《河南理工大学赋》修改意见答二位教授问
■二位教授的建议如下:
◆穆乃堂点评(文传系副主任、教授):……但个别地方有待商榷:“大跃进,矿院立”给人一种“矿院是大跃进产物”的感觉,应改之!“噫!斯足以觇时世之盛衰兴废演变也矣夫”句删去“矣夫”二字。“惟我理工戛戛乎独造”是否绝对?“敢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句“敢”改为“岂”。“藉科学名,藉民主名,尤藉青青子矜爱国进步名。”要么删去;要么在其后加“斯…也”与前对称。“典型永式”改为“典范永式”。“新世出”应为“新世初”。
◆樊文熙点评(离退休教授):……从校史考虑,还有不妥之处:一是文中关于西迁办学的叙述,有“先迁西安,后徙天水,四校并焉。”可疑为四校并于天水。实际上,四校并于陕西城固县。在西安和天水只是各待几个月,而在城固县却待了整整八年。所以文中必须提到城固这个地方。建议文中加四个字,调整为“先迁西安,再徙天水,后驻城固,四校并焉。”二是文中有关学术研究的叙述,应该加上“痕迹学”。痕迹学是我校仅次于瓦斯地质学的特色学科,不可缺少。建议在“首创瓦斯地质学科,荦荦大端;”和“拓展电机新理研究,踔踔不群。”之间,加上“开拓国内痕迹学领域,跃跃在先”。
■就穆乃堂教授建议答复如下:
1、“大跃进,矿院立”给人一种“矿院是大跃进产物”的感觉,应改之!
答:谢谢穆乃堂教授提议。已经更改为:“戊戌年,矿院立。”戊戌年,即1958年,焦作矿业学院组建于该年。
2、“噫!斯足以觇时世之盛衰兴废演变也矣夫”句删去“矣夫”二字。
答:“矣夫”:语尾助词。此处“也矣夫”,是“者……也”判断句型的省略加重语气形式,是特意起强调并平衡舒缓语气的作用。例如:
①《论语讲读·卫灵公第十五下》:《包注》:“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皇疏》:“当孔子末年时,史不识字,辄擅而不阙,有马不调,则耻云其不能,必自乘之,以致倾覆,故云‘今亡也矣夫’”。
②《中庸》第五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注释] (1)其:语助词。(2)行:实行、流传。(3)矣夫:语尾助词。[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没有实行呀!”
③《论残基(上)》:“呜呼!何其可敬也矣夫”。
④《蔡叔度正传》:“呜呼!后世子孙安得不为吾公正名也矣夫!”
⑤《乙酉泰州集记》:“闻左近蓄湾鳄数百,皆未及长,则未有可观也矣夫”。
⑥《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此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矣夫!”
⑦而今兹干戈已平,音问缺然,既有志而未逮也矣夫!
⑧《西江月·咏史》:“噫,余深知强权者可以御百姓,然未知其御史也竟能如此也矣夫!”
⑨老子曾言,人之道反行天道也矣夫!
⑩子夏之徒曰:兼爱而无父,禽兽也矣夫!
⑾此言确切不移也矣夫。
3、“惟我理工戛戛乎独造”是否绝对?
答:因为是赋颂,其功用与功效是——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润色鸿业,歌功颂德!那么,即便河南理工大学不是矿学界一流的学府,我们在歌颂她的时候,也应该鼓吹推崇拔高她为第一,何况,她是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也是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虽然,中国矿业大学也是同胞兄弟院校,但是,她的母亲是焦工——也是我们理工的母亲。唯一的母亲,不是“独造”?那是什么呢?再者,辞赋不是传记文体,可以虚美铺排敷夸衍布,否则就不成其为辞赋文体了。而传记文体,则不然,该什么样,就按什么样记载,不得虚构、溢美,否则就不是“信史”。另外,其他学校在为自己作赋颂的时候,他们也可以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上,鼓吹自己大学是第一的。反之,我们在为我们自己大学作赋颂的时候,干吗不说自己是第一流的大学,而自愿屈尊降格为第二、第三流的大学呢?
故,本建议,不予采纳。原文不改。
4、“敢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句“敢”改为“岂”。
答:“敢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和“岂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比较两者,其意义稍微不同:此处“敢”:谦辞,“不敢、岂敢”的简称,冒昧的意思:~问。~请。~烦。顺上文:“中兴焦工,已然实现;丕显理工,任重道远。今吾炎黄胤胄,路矿裔孙,理工彦士,敢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中的“敢”作“哪敢”或“哪个敢”的意思。换言之,前贤已经中兴了焦工,那么,我们这些后辈理工人,哪个敢不为弘扬光大新焦工——理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呢?哪个敢不尽绵薄之力呢?哪个敢不尽力效劳呢?等等。就是丕显理工,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而用“岂”代替“敢”,则意义就不一样了。“岂”: 助词,表示反诘(a.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b.难道,如“~非”,“~不”,“~有意乎”)。用在本句,似牵强附会,效果不及前者好。“岂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此处的“岂”后应增加“敢”,亦即“岂敢”之意,鉴于文言从简从单字,因此省略了“岂敢”之“岂”。若保留“岂敢”,则“岂敢不效其忠”有点拗口。但是,绝对不能省略“岂敢”中的“敢”字。
故,不改。
5、“藉科学名,藉民主名,尤藉青青子矜爱国进步名。”要么删去;要么在其后加“斯…也”与前对称。
答:原文为:“是校也!以渊儒称,以俊伟称,更以兼容并包囊括矿典称;斯园也!藉科学名,藉民主名,尤藉青青子矜爱国进步名。”是一双对偶的骈句,如同平仄不太工整的长联,“是”对应“斯”,“这个”的意思。“以”对应“藉”,“借、凭借”的意思,介词。等等。怎么能随便删除呢?有点茫然!迷惑之至!请看——
是校也!以渊儒称,以俊伟称,更以兼容并包囊括矿典称;
斯园也!藉科学名,藉民主名,尤藉青青子矜爱国进步名。
估计穆先生,没仔细审视,也难怪。
故,不改。
6、“典型永式”改为“典范永式”。“新世出”应为“新世初”。
答:没必要修改。
■就樊文熙教授建议答复如下:
7、从校史考虑,还有不妥之处:一是文中关于西迁办学的叙述,有“先迁西安,后徙天水,四校并焉。”可疑为四校并于天水。实际上,四校并于陕西城固县。在西安和天水只是各待几个月,而在城固县却待了整整八年。所以文中必须提到城固这个地方。建议文中加四个字,调整为“先迁西安,再徙天水,后驻城固,四校并焉。”
答:很好,采纳之。已经作了修改。谢谢。河南理工大学《历史文化概览》一书中第15页,亦提及“……从甘肃天水乘汽车前往陕南城固古路坝复课”之略语。
8、二是文中有关学术研究的叙述,应该加上“痕迹学”。痕迹学是我校仅次于瓦斯地质学的特色学科,不可缺少。建议在“首创瓦斯地质学科,荦荦大端;”和“拓展电机新理研究,踔踔不群。”之间,加上“开拓国内痕迹学领域,跃跃在先”。
答:很好,也采纳。已经作了修改。谢谢。只是“开拓国内痕迹学领域”中为9字,与上下句8字,多1字,不匹配。故改为——
首创瓦斯地质学科,荦荦大端;
开启古痕迹学先河,跃跃在前;
拓展电机新理研究,踔踔不群。
(完)
·●《河南理工大学赋》校内专家评审意见 (2888)
·●潘承祥对碑文版大学赋评阅意见的再答辩 (3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