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百年华诞赋(全稿解读)
●辞赋作品特点与要求:
①铺陈夸张。②大气磅礴。③语言雅赡。④辞藻华丽。⑤骈偶为主。
⑥韵散结合。⑦注重用典。⑧抽象虚饰。⑨比兴手法。⑩非诗非文。
●创作思路与立意说明:
(一)第一段,文章总序。
概写河南理工大学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从地图上看,焦作界于黄河河水之东(注:陕、晋两省交界处之黄河自北而南蜿蜒近千公里,焦作居河左,即河东。校歌中亦有“太行之阳河水东”的提法),位于黄海渤海之西,其间山河壮丽,区位优越,得天独厚,莽原辽阔无垠,故有“河东形胜,海西莽泱”之说。在这个无边无际空旷丰腴的方域中,有磅礴大气的母亲河——黄河的滔滔,有逶迤南下八百里太行山的巍巍,由于有灵山胜水的滋润与沾霈,逐渐形成了美丽富饶的怀川大地。在这块厚土地上孕育了一座美丽的雄城煤市——焦作。又秉承“鸿芬”赐福降祉,沐浴着“淳辉”惠光照耀,该城市中才升起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吾国近代矿冶才俊之渊薮”,她就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学术重镇、矿教摇篮——拥有100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河南理工大学。其中,“鸿芬”、“淳辉”的注解,请参见本文此词条的注释。
(二)第二段,历史沿革。
略写河南理工大学100年间演化变迁的历史轨迹。
纵观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到了晚清末年,已经进入了衰世时期。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瓜分与掠夺的隆隆炮火,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之中,而资产阶级改良派又不断施加压力,时局不得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与变法,包括废除科举制度,书院改成学校,引进西学,开发地矿,修建铁路等等。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第一所煤矿高等学府——焦作路矿学堂(1909年,即己酉年)应运而生了。它虽由攫取河南矿权之英国福公司投资创办,实为志士仁人挽回权利、实业救国之义举。随后又叫私立焦作工学院(1931年),国立焦作工学院(1949年);1958年(即戊戌年)改为焦作矿业学院,2004年(即甲申年)又易名为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即己丑年),迎来百岁华诞。但是在这100年间,无论学校怎么变化,无论如何变换名称,老煤校人、新理工人的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报效国家、热爱人民、关爱社会、奉献人生的赤胆忠心,始终没有变化。这就是理工人终究恪守不变的“大爱”精神。
(三)第三段,创业史,风流歌。
详写该校100年来历代先贤时达仁人志士创业历程、办学史与发展史。用历史长镜头反观法的手法,来观照中国由封建社会,而资产阶级改良社会,而新民主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直到如今的经济社会快车道发展时期的100年间,历代学人、先贤时达、仁人志士,包括现在的校领导人在内,分别为该校的奠基、创建、发展、上台阶等创业历程,做出了极其艰辛的探索与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前仆后继,一部沧桑浴血史;艰苦奋斗,一曲风流创业歌。具体而论,包括以下8个阶段:
①1909年至1930年期间,即文中的“当是时也”,以田程、王法歧、许源等为首的第一代学人,为学校的奠基创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匡世济民,导夫先路”。
②1930年至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时期,即文中的“其后”,以蔡元培、翁文灏、孙越崎、张仲鲁等人杰,为学校的大发展,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故有“扬救亡图存之狂飚,举科教兴国之大纛。甘为先驱,觉醒百万雄狮;勇立潮头,唤起亿兆民众”、“志士开以心智,担天下道义;仁人救以矿教,著世纪华章”。
③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期间,即文中的“逮至七七事发”、“枭獍瀛寇扫灭”,以张清涟为校长等的一批学人,奉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与孙越崎的指令,学校开始西迁,之后战争胜利又迁回洛阳。故有“枭獍瀛寇扫灭,复校洛阳”。
④1945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又强令南迁郑州、苏州,到内战结束,又回迁焦作故地,故有“犬狼蒋党兵燹,三年三徙”。文中的“自兹以还”,具体指1949年解放回还到1937年抗战爆发。“居斯间”,具体指学校开始西迁、回迁,南迁、又回迁焦作,计12年。无论是西迁、回迁,再南迁,又回迁,几代学人,均能“青蓝衔接,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愈挫愈奋,矢志不渝,生生不息,奋发蹈厉”。
⑤1949年至1966年文革开始期间,学校注重矿业人才的培育,故有“洎乎共和国立,更生玉宇,拓展矿业,育人是首”。其中,1958年重新组建交作矿业学院。
⑥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举国浩劫,知识贬值,斯文扫地,然而该校仍然坚持不懈怠和在恶劣政治大环境中忍耐着办学。故有“十年浩劫,国难复炽,独我焦工,坚忍办学”。
⑦1976年粉粹“四人帮”后改革开放至2004年学校升为河南理工大学期间,欣逢盛世,政治清明,百废正兴,成绩斐然,故有“改革开放,善政令闻,峻功卓绪,百业焕然”。
⑧2004年至2009年共5年期间,该校到了快速猛进发展时期,各项工作上了台阶,树立了规模,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故有“方今六合泰定,九州臻治,寰域晏如,德教昌明”。并且,成为引领“育人为本,尊重科学,崇尚学术”的一流高校,故有“育人之本以立,领其风骚;科学之尚以崇,执之牛耳”。
⑨最后总结出,100年来,该校不仅仅是矿教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兼融并蓄的矿界之典籍,更是锻造爱国爱民主爱科学等进步人士的发源地与学术重镇。故发出“是校也!以渊儒称,以俊伟称,更以兼容并包囊括矿典称;斯园也!藉科学名,藉民主名,尤藉青青子矜爱国进步名”之浩叹。
(四)第四段,办学成就,特色亮点。
用高度概括的“比兴方法”,来述写学校100年间尤其近5年来的辉煌办学成果与成就,例如:严格的教风,严谨的学风,教学特色与亮点等等,用抽象化的语言,借助典故的广泛运用,寓“学校核心价值理念”于字里行间之中。具体包括以下各条:
①例如:把该校比喻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太学”,并且因其辉煌神圣,庄重肃穆,威仪堂堂而成为教育行业的典范、法度与楷模。即“悠悠太学,文脉恒长。英华卓卓,容止堂堂,典型永式”。又因教风“严慈、严谨、严格”,进而“师风贞亮”、“教书育人,务须治学严谨”。再因为该校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嬗变之痛楚,见证神州大地沧桑变迁,胸怀博大,积淀深厚而“厚德载物”,书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创业赞歌,从而使振兴中华,弘扬矿教在这里得以实现,即“宏谟斯扬”、“鸿业炳焕万方”。其中,“宏谟”,指宏大的谋略,可详见本文注释。
②例如:该校的学子个个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志向,教师人人都勤勉而不懈怠,严于律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好园丁。故曰“莘莘学子,笃怀冲霄之志;孜孜教员,竞爽灵圃之丁”。
③例如:把学子比喻为祖国的花朵,诸多学子,称为“百花”,竭力培育之,使其绽放光芒,即“珠光”——“ 玓瓅”;把后进学生比喻为“驽马”,即行走迟缓的慢马,把先进成材的学生比喻为“骕骦”,即快马、名马。故曰“明德任责,为使百花绽玓瓅;好学力行,敢教驽马变骕骦”。同时,巧妙地把学校核心价值理念中重要的组成要素校训——“明德任责”,校风——“好学力行”,镶嵌于文中。
④例如:把学校人才俊豪,院士鸿儒,比喻为人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个个身怀绝技,故曰:“鹰扬鹏抟,皆握灵蛇之珠;凤翥龙腾,咸抱荆山之玉”。其中的“鹰、鹏”,“凤、龙”,均借喻为矿教领域里最杰出的专家、学者。“灵蛇之珠”、“荆山之玉”都是著名的历史典故,解释可参见本文的注释。
⑤例如:把煤矿学人比喻为西方的希腊盗火神——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因此触怒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但他宁受折磨,坚毅不屈。其最终为人类送来光明——煤炭燃烧而烈火熊熊。又化用毛泽东主席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反问谁是主宰中国矿界的主人?试问:是谁舞动彩练劈开大地而使瓦斯得到防治,使煤炭得以挖掘?是谁象夸父追日一样执着?高擎圣火带给人类以光明?答曰:是我们理工历代学人与同仁。故云:“盗火炼狱,谁持彩练劈地脉?追日禺谷,我擎圣火耀寰宇”。其中,“盗火炼狱”,“追日禺谷,即夸父追日”,都是著名的历史典故,请参见本文有关注释。
⑥例如:把立志践行“大爱”精神,张扬我理工人文价值理念比如为“谋猷靖志”;把理工人取得伟大而辉煌的成就,比喻为功勋与荣华,即“勋华”。伟大而盛美,即“崇茂”。故曰“谋猷靖志,源深流自远;勋华崇茂,行健天同功”。其中,“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是该校校歌中的著名警句。
⑦例如:原本属于单一行业工科院校的“焦作矿业学院”,于1995年改(复)名为通用性工科院校——“焦作工学院”,表示着该校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大幅度提升,作者把这一历史性转变,比喻为“化蛹为蝶”;把再次于2004年易名为“河南理工大学”的里程碑式的特大历史性事件,比喻为“凤凰涅槃”,标志着该校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办学层次,揭开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即开始迈入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多学科广领域的综合性大学的历史新征程。其中,“化蛹为蝶”、“凤凰涅槃”,都是有名的掌故。并且,这两次的上台阶,在国内、海外,都引起学界尤其矿学界的轰动。故曰:“化蛹为蝶,寰中声名日振;凤凰涅槃,海外震悚惊羡”。
⑧例如:瓦斯预测与防治的研究与理论,是当今世界性难题,该校院士张铁岗教授,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成功,成为第一人。同时该校在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等诸多地质地矿领域,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故曰:“首创瓦斯地质学科,饮誉寰球;开展永磁电机研究,率先完成”。此为白描手法,通俗易懂。
⑨例如:把100年间的老煤校,5年来的新理工,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所走过的峥嵘岁月,所承受过的诸多嬗变,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比喻为“浪涛不辍”;把新近5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办学征程,比喻为“凯歌高吭”。故云:“学堂、焦工、矿院、理工,百年间浪涛不辍;征新、申博、更名、评估,五载内凯歌高吭”。
⑩例如:理工是中国乃至世界矿学界的一面旗帜,能引领时代新潮流,引发矿学界风暴,是这一行业的火车头。故曰:“立标准,上规模,嚆矢矿教现代化;出机杼,开风气,桴鼓世界新潮流”。
⑾例如:百年基业,八万桃李。桃李满天下,英才遍五洲。故曰:“芬芳桃李,馥郁四千亩璀璨校园;伟岸精英,遍布九万里壮丽河山”。其中,“四千亩”,“九万里”,都不是确指,形容数量很多的意思。
⑿例如:因为天垂乾象,地列坤仪,即上苍的眷顾与赐予福祉,即“天时地利”,再加上“人和”,理工人才能取得可与山河相匹配的历史功勋和卓越贡献。这个功绩大到可以惠泽普天之下,声誉贯彻九霄而无穷。故曰:“天瑞降,德教熙兮厚懿;地符升,勋功侔兮山河。绩被溥天,兢兢兮丐福;声贯罔极,肃肃兮垂祉”。
⒀例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工人将立足河南,心怀全国,大显身手,再创辉煌,面向未来,续写百年理工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新篇章。换言之,时世太平,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大环境优良,时机难得,更适合理工人施展才华,报效国家。故有:“此诚蛟龙得云雨之机,骐骥驰莽原之瑞象也”。
⒁等等,等等。不一一列举。
(五)第五段,校园优美,饮水思源。
第一层意思饰写校园的宏大规模,环境优美,花园式教学与研究单位,是现代学人求学读书的最佳场所。第二意思是,漫步在如此美好的校园里,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要饮水思源。在举杯庆祝百年华诞的时候,首先要祭奠与缅怀我们的先贤,以昭示理工的后来人。分别如下:
①例如:第一个层次为:“瞻夫学苑,锦绣赫观。天衢壤旷,载玄载黄。楼宇闳深,园亭幽爽。盛大气象,天圆地方。新区辟兮玄象著,合英秀兮扬光炯。非惟鸾巢,亦称琳阙。饶典丽之姿,藉庄重之邸。麟阁翼然,拥学府之雅昶;芸馆香飘,汇百家之交鸣。荷池朱华,光射紫微碧落;馨湖清涟,镜鉴道德文章。入斯地,肃然也;承斯教,陶然也”。
②例如:第二个层次为:“而乃漫步芳径间,伫立铜像前。饮水思源,母校情深似海;睹物忆人,恩师义重如山。沥血作墨,浇开桃李花千树;铸剑为魂,化作繁星耀九州。百载求索,星熠熠而绚烂;重开纪元,路漫漫其修远。逢盛典,举杯当赞先行者;看来日,扬鞭更有后来人”。
(六)第六段,国兴我荣,大爱永衍。
本段是本赋的“题旨、文眼、精髓、至高点”。用一文言感叹词“嗟夫”,总结出我堂堂理工10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而辉煌的成就,并将其上升到与国家民族命运相始终,即虽历经岁月洗练、风雨砥砺,却始终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并命运,国运所系,唯我理工。“国兴我荣,国衰我枯”。其他学校岂能与我皇皇理工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呢?并特别升华“大爱精神”,永放光芒,永远延续而广衍下去,薪火相传,传之千秋万代,以至无限时空。然后,发出呼吁:中兴老焦工,已经达到预期目的;光大新理工,任务重而道路长远。并号召大家一起,发扬老校优良传统,紧密携手,勇挑重担,重攀未来新高峰而继续努力奋斗吧。共四层意思。它们分别是:
①例如:第一层意思是:“嗟夫!厚矣坤土,大哉乾元。国运所系,奕奕上庠。国兴我荣,国衰我枯。噫!斯足以觇时世之盛衰兴废演变也矣夫”。
②例如:第二层意思是:“视今之学宫,名园滋繁,老校星布。然则并时,既以名园闻于华甸,又以老校誉乎赤县,且与吾国民族命运攸戚相关者,惟我理大戛戛乎独造,卓然乎傲立,寡见有声誉之隆赫与其颉颃者尔也”。
③例如:第三层意思是:“华章纪国史,碑赋志校魂:大爱无边,止于至善;大爱精神,昭昭永衍。与造化争衡,并日月齐晖。镌文勖兮千秋功,树碑彰兮百世勋”。
④例如:第四层意思是:“追思往矣,启迪来者:中兴焦工,已然实现;丕显理大,任重道远。鬯旨矿教,数代不坠青云之志;脈续学统,百年不负鸿庠之名。今吾炎黄胤胄,路矿裔孙,理工彦士,敢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
(七)第七段,祥物比兴,歌铭作结。
本段是文章的结束语部分。运用辞赋惯用比兴的手法,把理工比喻为“麟虎”、“蛟龙”、“鲲鹏”等吉祥物,预示着理工人正朝着多学科泛领域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奋勇前行,谱写引领世界矿业教育与科研领域风骚的壮丽华章。如同扬帆起航的巨轮,乘风破浪向前,向前。同时,历代理工人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与功勋,将泽被千秋,流芳百世……。共两层意思。故作歌铭颂之,其分别如下:
①例如:第一层意思是:“麟虎啸兮百兽惶,蛟龙腾兮卷苍黄。鲲鹏翱兮扶摇上,挂云帆兮斩碧浪”。
②例如:第二层意思是:“人文蔚兮薪火旺,弦诵继兮泽永昌。芳流远兮止无疆,赋歌铭兮溢馨香”。
●接受各界提出修改意见、建议、评论稿件邮箱:okpcx@163.com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