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辞赋报◆【火山赋】◎赋觉武兴龙 撰文 / 赋帝审辑 赋后遴选 赋姑上传
国庆长假,好友数人,漫游大同火山群。观火山风景:风光迤逦,景色奇异。奇难以言状,异不可书表。惊自然之伟力,叹造化之神功,感人生之短暂,羡山水之悠长。作赋以记之,其辞曰:
浩瀚天宇,苍茫大地。星移斗转,沧桑更替。悠悠哉不知其几万亿年矣,茫茫乎难尽多少山川地理。新生代第四纪,70万年前至10万年前间,亚洲东部,华夏腹地,大同地区受青藏高原隆起之挤压,承太平洋板块之推叠,遇欧亚板块之强阻,剪切拉张,地陷山隆,于是乎,地沉降而壳薄,封印之力顿减,九幽炎魔,伺机而动,冲天而起。霎那间,浓烟滚滚弥九天,烈火凶凶漫玉阶。电闪雷鸣,声闻云霄。地裂山崩,生灭物焦。火侵恒岳、顽石与珪玉具毁;岩流桑田、艾草与芝兰同焚。期间断续延绵,间歇爆发,前后六七十万年矣。远者于今约80万年,近者于今止10万年耳。慢挥岁月剑,荡平乾坤尘。炎魔归九幽,火龙回衡宫。于是乎,烟消雾散,天晴地静,熔岩成堆,火山成灰。相望数十里,总数几十坐,巍巍然,火山成群矣。
驱车驰于大同境内,放眼望去只见:莽莽苍苍塞外气象,浩浩荡荡北国风光。山峦凸兀起伏绵延,江河虹练婉转绵长。聚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精华。籍一方之水土,衍万代之人家。夫天地变迁,不阻人类之生息;日月旋转,常助龙脉之兴盛。考许家窑遗址,建于火山灰迹之上;山顶洞踪迹,迁栖云中凤凰之地。概人类远祖,早栖云中矣。
秋高气爽,宜游宜行。登顶金山,统观全景:但见大同盆地紫气聚,火山景区面貌新。金山熠熠光华耀,黑山沉沉乾坤定。狼卧山横旷野阔,马蹄山奇天宇宁。昊天寺聚佛道儒,阁老山降文曲星。三教合一,万法归宗。天安地泰,海晏河清。宝地灵,美景生。春回大地百草青,风拂杨柳杏花红。夏雨滋润禾苗壮,碧波连天绿浪滚。秋实累累遍地金,五谷丰登披彩虹。冬雪冰封千山素,原驰蜡象大地银。真乃:北国风光四季美,火山景区日日新。你看那:松涛翻滚绿波涌,火山起伏巨舟飘。四面环山宝盆聚,桑干河水玉带绕。松柏凝翠,秋菊含香。槐杨霜染,榆柳叶黄。珠珀满坡山杏甜,金针遍地黄花香。谷黍玉米马铃薯,黑黄绿豆向日葵。甘草麻黄蒲公英,远志枸杞车前子。喜鹊枝头站,百灵空中鸣,野兔草丛跑,锦鸡林中隐。松鼠灵,狐狸精,蝴蝶美,蜜蜂勤。飞禽走兽种类多,植被作物品种全。地灵万物居,物博多珍稀。野草野花织锦,山峦山沟争奇。怪石磷粼,树木棽燊。原野茫茫,天宇荡荡。火山形态,奇美非常。远观近看,各不相同:若金钟扣地、似黑墨隆穹、如狼卧原野、像马蹄临空……天然美景人间少,地质公园旷世稀。果是宝山蕴秀胜仙境,黄土藏金真福地。
景美万物生,地灵多名人:昔高祖受困白登山,因雪前耻,武帝几乎灭匈奴;杨家血染金沙滩,为国捐躯,十二寡妇亦征西。文载八斗尊帝师,李殿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乡亲敬称六大人;勇冠三军称门神,尉迟恭多次救主,屡立战功,太宗御封大将军。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华夏同风,一代明君标青史;肖太后恋土,霸居云中,明达治道,红颜铁腕胜须眉。俱往矣,看如今:盛世开启,风清气正。吏治清廉,正气回升。中华复兴,美梦成真。民富国强,美哉大同。
秋风送爽,风和日丽。立于山顶,有博学者,向众人历述了大同火山区之地质变迁、物种变化、人类迁徙、传闻逸事、神话寓言、兴衰更替,听者如醉如痴,恍入梦境。闻斯人言,友人突发感慨,高声吟颂起苏子之《赤壁赋》,声音激越沧桑,令人肃然顿悟:咦!一瞬与永恒,有限与无穷,古之贤者早已彻悟,而今凡若吾辈者,又有多少人执着迷茫其中?感苏子之赋,余即兴吟《浪淘沙》一首以附之:
沧海变桑田,恰似云烟。星移斗转越千年,变换了人间几度,地覆天翻。
且涉水登山,尽情游览。高歌一曲向蓝天,引得白云来入梦,伴月同眠。
众人相视而笑。尽兴,迎落日而返。
2016年10月6日
◆◆中华辞赋报◆【云冈印象】◎赋觉武兴龙 撰文 / 赋帝审辑 赋后遴选 赋姑上传
丙申六月十八日,好友数人,同游云冈。虽值盛夏,适逢雨天,署意全无,空气新鲜。细雨微微,清爽宜人,游兴勃发,天作以成。登高极目,瞭望四周,群山环抱,叠嶂起伏。峦岳浪涌,绿海翻波,原野辽阔,纵横阡陌。俯瞰山下,环视全景:亭台楼阁,隐约期间,庙宇佛寺,恰布其里。云雨弥漫,山色空濛,如梦似幻,恍若仙境。神秘朦胧,超凡绝尘,摩云踏雾,沐雨临风。
若逢晴天晚时,风光更奇:落日余辉,金撒群山,霞光万道,似佛光照。身临其境,恍若灵山,心无纤尘,圣洁清净。真可谓:身到蓬莱即是仙,心向灵山已成佛。真好去处!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青山环抱绿水绕,伏虎盘龙紫气高。 天然圣地神佛喜,人工巧雕万民朝。
入得山来,但见:庙宇庄严,雕塑肃立。碧水静波,湖平似镜。廊回绵延,翠芦掩映。松柏槐杨,次鳞比节。绿草氤氲,幽兰森森。
拜过三座庙,礼毕九尊佛。渡越水上桥,趋经礼佛道。行至窟门前,朝见真如颜:远观石窟,依山而凿,斩岩为幕,刻石为卷。气势恢宏,撼心摄魄,惊为天工,人何以成?近瞻石窟:大佛巍巍,神态慈祥;小佛密布,形态各异。飞天力士,各尽其妙;观音罗汉,生动逼真。洞容千佛、千佛洞;窟纳万圣、万圣窟。绝版力作,海内孤品;传神之笔,点石有灵。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佛像慈航神态异,飞天秒体吴带飘。 力士金刚霸气显,观音罗汉逞逍遥。
真是说不完的异彩纷呈,道不尽的奥妙神奇。
佛源天竺,前六世纪,时值春秋,道教已立。仁义昌兴,儒学奠基。基督稍晚,古兰较迟。佛起本土六百年,法抵神州始汉元①。伊存口授《浮屠经》②,标志佛教东土传。
敦煌鸣沙金光闪,状若千佛霓虹衣,沙门尊者望朝拜,于此开凿心不移。麦积山窟后秦时,云冈始于文成帝,龙门石窟虽更晚,四大佛窟美名齐。
开凿石窟沿丝路,佛光普照一路东:印度、中亚、地中海,敦煌、云冈与龙门。还有天水麦积山,丝绸之路兴佛神。
云冈石窟乃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开凿虽然比敦煌莫高窟晚,但云冈石窟开凿时间比较集中,完成比莫高窟早。但见:
北魏时,兴佛缘,寺如林,僧侣多,佛教权势临皇权。太武一怒令灭佛,寺庙佛像毁不全,焚经坑僧未尽行,日后佛兴有根源。太武灭佛涅槃生,佛法强大更光明:北魏文帝和平初,昙曜复佛为己任,开凿云冈佛五窟,佛法从此灭又兴。依山凿石建佛庙,高大结实推不倒。石头雕成大佛像,不怕砸来不怕烧。高大雄浑气势足,还是佛祖法力高!云冈石窟开凿后,佛教扎根生东土,东西文化大融合,至此共尊佛道儒。僧云:帝即是佛,佛即是帝,佛教皇权融一体,万民仰望比丘尼。昙曜五窟五祖像,既是帝庙亦佛寺。五窟之中有世祖③,身披袈裟罪佛衣。
北魏迁都洛阳,政治、经济、佛教中心亦随之南移。
封建割据、乱长期、久乱思治望统一。统治阶级顺民意,佛教治民好工具,浮屠步入极盛期。何以晓得?有《菩萨蛮》为证:
缘生缘灭皆缘系,随风随雨不随意。乱世妖魔舞,最深百姓苦。渺渺佛音遥,盈盈众生翘。一览了红尘,万事皆已空。
歌曰:
天边日落霞飞兮,煌煌若佛之金装。 高山绝顶瞭望兮,佛容霭霭而慈祥。 佛光盈窟四射兮,虹印织女之霓裳。 古道胡杨巍巍兮,历经风雨而沧桑。 烽火狼烟熊熊兮,融化长城之高墙。 鲜卑铁蹄纵横兮,开启盛唐而辉煌? 吹开历史尘埃兮,阅尽日月之洪荒。 梦回千年红尘兮,慈悲依旧而吉祥。
佛道儒三大思想历史上作为中华民族主流意识形态长期并存,且佛教曾几度成为国教。佛教对中国之政治、文化、生活习惯、意识形态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佛教目前依然是中国信仰人数众多的宗教之一。
历史像一阵风一样刮了过去,回到现实中的今天,我们发现:历史像一面镜子,历史和今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文化、艺术魅力。感谢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期望、和启迪:云冈石窟——佛教圣地,她是一座宝库、是一座图书馆、是一个能引起人无穷想象和无尽思绪的地方。2018/6/21
注释:
1、汉元年:公元2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 2、《浮屠经》:史载:大月氏使臣伊存向西汉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史称“伊存授经”,标志佛教始传中土。 3、世祖:北魏太武帝庙号世祖。
共搜索到 15 条相关资料,当前第 1/1页,每页 20 条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