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潘承祥教授(中)一行,
与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所(719所)领导人王立峰研究员(右4)等合影留念
潘承祥应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所之邀创作《七一九之魂》
[江汉热线·张雅报道] 2008年8月30日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潘承祥先生,应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之邀请,前往该所驻地——中国·光谷——武汉,创作《华夏丰碑·七一九之魂》。
武汉方面先后四次派专车跨越鄂、皖,接送潘承祥主席一行往返于两省之间。9月8日潘主席带回留汉考察期间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经过20天的艰苦劳动,创作完成了《华夏丰碑·七一九之魂》的初稿。
9月20日,潘承祥主席再度前往武汉,进行定稿工作。在听取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常务所长王立峰研究员、所办主任陈刚处长等具体汇报与建议后,对于该赋进行了润色与修订。23日,通过了包括所长、书记、工会主席、副所长、院士、研究员与博士等在内的全所主要领导人参加的研讨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该篇辞赋作品,完全真实合理全面的浓缩与反映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从成立到目前43年所走过的创业历程、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所起得的伟大辉煌成就以及为中国海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2008年10月6日,《华夏丰碑·七一九之魂》,被该单位所请能工巧匠等专业人士,花了15天的时间,勒石刻碑,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潘承祥主席因访问香港大学并做辞赋学术报告,故无暇返回大陆而参加揭幕仪式。
《华夏丰碑·七一九之魂》,被雕刻在一块从山东运来武汉的大型巨石上,其长8米,高2米。一面刻制的字样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即为该单位招牌。面朝广场的一面,则为“《华夏丰碑·七一九之魂》”全文,成为人们驻足观赏的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记者发现,与石碑留影者有之,抄写赋文者有之,阅读朗诵者有之……
同时,还义务创作了《中华大风·七一九赋》、《神州绝响·七一九记》、《王者风范·七一九序》和《科技精英·七一九辞》等精美篇章。
潘承祥主席一行,在该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第一次(2008年9月1日~5日)先后游览参观考察了三国“武赤壁”——魏蜀吴鏖战之处、东湖、水浒影视城、黄鹤楼、李白搁笔亭、大桥、蛇山、龟山、华中名刹归元寺等著名旅游景点,祭拜了圣哲——诸葛亮石像。第二次定稿期间(2008年9月21日~23日),又专车送往湖北黄冈,游览了林彪故居,拜谒了北宋大文豪苏轼“文赤壁”。期间,应邀前往武汉大学和《知音》杂志社做学术交流活动。最后一天,特意到中国第二大图书馆——武汉书市,购买了5000多元的历代与当代辞赋书籍,包括《昭明文选》、《骈文大全》、《历代辞赋汇》、《全汉赋评注》和《中国辞赋研究》等,为进一步研究、创作新辞赋,提供了系统的有益的知识来源的资源保障。
目前,世界上拥有自行研究设计制造核潜艇能力的国家共有五个,它们分别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
潘承祥应邀创作并立碑的泰山神石——饱览

泰山巨石,重达100吨,碑长8米、高2米。2008年9月,潘承祥主席应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所(719所)之邀而创作《七一九之魂》,立于武汉。被誉为“中国船舶第一赋”。(图片点击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