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顺口溜形式反映石城151个老地名,将在社区书场巡回诵唱
67岁的“老南京”刘奎龙,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他是“南京白话”的爱好者,14岁起学习讲相声,在社区里把玩起南京的民俗文化“不要太牛哦”,经常“捣鼓”点新闻效应。这不,他刚结束了创作达半年之久的《南京清明上河赋》,并将其送到图片社请人打印,一结束就来到本报,非要请记者在第一时间听他朗读自己的“杰作”不可。 借“奥运”契机宣传南京
“到中国,看奥运,世界贵宾聚北京,看完奥运游中国,六朝南京迎嘉宾。”刘老一边大声朗读,一边向记者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南京许多老街老巷只有其名没有其实了。因为从小在南京城南长大,刘奎龙想把这些消失的地名串起来,结合自己会说相声,把每句话的韵脚理顺,现在被他取名为《南京清明上河赋》的顺口溜主要反映了南京历史上151个地名和南京的城门。
“……狮子山、幕府山,城西有个清凉山,出口成章炙人口,三山半落青天外,两水中分白鹭洲,江中有个江心洲,市内还有后湖洲。”说起“后湖洲”,他讲述起南京的明清历史:玄武湖在明朝时称为“后湖”,因其位于今皇城(明故宫)的西北面,而被达官贵人称为后湖;到了清朝,“后湖”又因拥有菱洲、梁洲、翠洲、樱洲和环洲而被改称为“五洲公园”。刘老感到很遗憾的是一些地名和美好的称呼已逐渐消失了。说起他现在住的建邺区鹭鸣鸳小区,他非常有感情:“这里才是白鹭洲的原址啊,多年前我才知道我们小区就是李白诗句中提到的正宗的白鹭洲。”但对于他出生成长的“止马村”这个地址,他又流露出更多的无奈:“那地方10多年前就拆迁了,因为拓路。”也正因此,他才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些消失的地名“表一表”。
地图查了数十米
“丁官营、张家衙,张都堂巷谢公祠,曹都巷,洪公祠,程阁老巷蒋王庙。天子祭拜朝天宫,八爪金龙仓巷桥,商业繁华评事街,历史悠久有特色。鸡鹅巷,金鸡唱,凤游寺内赛凤凰,来凤街上传佳话,凤凰街有凤凰庄。城南小巷南捕厅,缉捕衙门清代立。”为了挖出这些深藏于消失的历史记忆中的街巷名称,刘老和好友陈朗辉一起,到图书馆查阅民国时期的地图,地图册不允许带出门,他就每天去抄录一部分;通过陈老师收藏的1.5米见方的南京老地图,刘老把数百条老地名全抄在笔记本上,现在已记了厚厚的一摞。
灵感来自《东坡赤壁赋》
刘老兴奋地告诉记者,定稿后他就利用自己在社区里的“市民书场”登台巡回表演。“……里十三,外十八,钟阜城门一栓插,神策、金川、仪凤门,淮远、清凉、到石城,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定太平,讲完十三说十八,外城十八顶呱呱,江东、驯象一枝花,夹岗、双桥在山洼,大小安德和凤台,上坊、高桥共九家,上元、佛宁人家少,沧坡麒麟神仙夸,童子跪拜观世音,尧化、仙鹤飞天涯,栅栏重重外金川,里外双城保中华。”有了丰富的资料和笔记,刘老第一次系统地把南京明朝时期的31座城门作了表述。
说起自己将这段顺口溜取名为《南京清明上河赋》,刘老说,与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不同,他这是用语言文字进行歌颂,借助《东坡赤壁赋》的灵感,他选择了“赋”的形式。 本报记者 董婉愉
◆辑者简叙
当今“辞赋热”掀起者赋帝其人简介:(赋帝名片)
①中赋0-20号平台 赋帝骈尊古也司马呈祥潘氏 总编审
②中国兴赋第一人 赋坛领袖 弘骈先驱 元勋辞赋文化推广家
③千城赋 千校赋 千山赋 万水赋 百阁百楼赋 总设计师 兼 执行官
④中国新赋运动第一发起人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 兼 中华赋学院院长
⑤辞赋文化出版商 网络辞赋首席编辑师 中华辞赋(第一)网及其20网组建者
⑥《赋苑琼葩》《千城赋》《中华新辞赋选粹》《中华辞赋报》总纂官 兼 主编
⑦第一辞赋收藏家 中华辞赋最大文库集大成者 辞赋骈文资源大规模系统化整理者
⑧当今“辞赋热”掀起者 总策动师 当代中华辞赋复兴与繁荣的导启者 开拓者 建树者
⑨中国著名辞赋家创作集团 团长 兼 总指挥 当代主流辞赋家群体 精英代表卓越领导人
⑩著名辞赋家 骈文家 古文家 学者 河南理工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赋帝骈尊古也潘承祥 ◆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okpcx@163.com 投稿邮箱2:lcfw8888@163.com 短信手机:13485881066
QQ1:1613619349 QQ2:364235722 群QQ1:113153464 群QQ2:229600133 群QQ3:241496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