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兮!天上人间,人间天堂。皖北明珠,歌舞之乡;华夏骄子,祖国栋梁;风水宝地,投资金壤;梦牵魂绕,精聚神往;举世注目,美名远扬。
蚌埠之名,一源美丽传说。(1)二源盛产河蚌。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藏。安徽最早辖市,气质精神高昂。水陆交通枢纽,物资集散良港;素有珠城美誉,自古魅力闪光。现辖四区三县,城乡和谐辉煌。
蚌埠建制沿革,历代变化无常。史前时期,淮夷族人聚居;春秋时期,涂方等国邑地。秦朝推行郡县,分属九江、曲阳;汉至中华民国,更是朝阴暮阳。1949全国解放,先归皖北行署;后属蚌埠专区;1983撤地复市至今。面积6000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久同合芜并列,安徽三大城市,足显地位份量。
蚌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品位独特,源远流长。远古文化(2)大禹文化(3)帝王文化(4)民间文化(5)享誉世界,引领一代风骚;无形资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可估量。双墩遗址出土陶片,世上最早文字雏形;人间最早美术作品,双墩头陶塑像;第一民歌生比;第一乐舞出此;第一情诗发此;(6)零捌陆 月拾陆,《光明日报》披露,双墩1号墓葬,惊现新文化现象:专家学者判定,墓乃诸侯王级,特殊形制、建筑结构、遗址遗存,前所未见,种种谜团待解观赏。
蚌埠景色宜人,山水秀丽,林幽泉清,鸟语花香。名盛古迹众多,文人墨客頻临。“沱湖”:素有“水乡”之称。近年开发建设 ,生态风韵日增。天然淡水,水面6万余亩;湖底平坦,正常水深3米。盛产螃蟹鱼虾,亦产野鸭。涉足湖区极目,水天相连,碧波荡漾,鱼帆点点,游客如织。登船观光,留恋忘返。“卞和洞”:楚人卞和采玉之处。洞内巨岩天然巧成,石形圆润,石表青翠。置身其中,似入玉珠帐里。夏季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历代游客无数,留下题咏大量。“白乳泉”:背依荆山,面临黄河,东与禹王庙隔河相望,西与卞和洞并肩为邻。泉水甘白如乳,烹茶煮茗,芬芳清冽,游人品之,无不赞赏。苏轼游此,赋诗留念,誉“天下第七名泉”;1965年,郭沫若亲笔题名。正如联语所云:“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白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珠园”:1958年辟为公园,亦称大塘公园。1999年更名“珠园”。园内秀木葱茏,芳草萋萋,碧波荡漾,曲径通幽,楼台亭榭,金碧辉煌,石桥玉栏,赏心悦目。既散发苏州园林之神韵,亦洋溢改革开发之气息。“锥子山公园”:相传山形如锥而名。自古有八大景,八小景之说。八大景为:玲珑塔、龙凤桥、银杏树、点将台、仙人床、石屋、乳泉、石门。八小景为:飞来石、蟒石、鹦鹉石、老虎石、楼石、灯座石、石坛石、无意井。“龙湖”:自然人文景观并存,综合游憩功能完备,省级风景名胜,龙湖八景尽现。“张公山公园”:市内最大,山水相映,湖岸曲折,垂柳遍植,山顶望淮塔,苏州园中园,淮河碑林,动物园,令人乐不思归。“禹王宫”:屹立涂山之顶,“禹会诸侯”之地。西北有了望台,登临其上,涡淮波涌,荆涂峰翠;西南有启母石(望夫石)正襟危坐,传为禹妻所化。西有灵泉清澈澄碧,四季不竭。历代文人名宦,狄仁杰、柳宗元、吴文魁、苏轼、苏辙、宋濂、邓石如等均来此游览凭吊,留下大量诗文碑刻......蚌埠名胜,多如繁星,举不胜举,游乐无疆。
蚌埠工业,发展迅速,实力雄强。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工业体系,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抓住改革试点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工业结构变化一新,优势产业逐步形成,骨干企业成批涌现,优势产品举足轻重。丰源生物化学、八一化工集团、华光玻璃集团全国闻名;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卷烟产品国内名列前茅。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商检机构齐全,进出口贸易增长加快。15个大类、150种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地区。外资规模不断增多,外商企业达230余家。对外交往日益拓展,海外客商频临观光。
蚌埠农林牧渔,各业兴旺。基础地位稳固,产量年年增长。油棉菜果、花生水产、种类齐全;土特产品,中外名扬。怀远石榴,唐时已名。果型滚圆、皮薄籽大,粒多透明,汁甘味醇。五河螃蟹,个大肉嫩,黄多味香。朱元璋食后赞曰:“举世无双!”
蚌埠社会事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魅力绽放。科教资源安徽第二,中央省级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地方研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满目琳琅。体育始于清末民间,各类赛事设施齐全。全国体育先进,有“足球城”之称。市县疾控中心、医疗救治中心投入使用;农村农民参合、城镇职工医保逐年提高;生态环境大力改善,文化市场更加繁荣。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实力增强。数字电视投入运营,市民精神日益高昂。环保噪音达标、烟尘控制验收。城市道路便捷、形成“七纵七横”格局。丰原铁路专线、客运北站、蚌埠新港运营超常。东海大道、火车站广场、改造竣工。喷泉夜景、会展中心、智慧之光、科文广场、高新区等人文景观令人目不暇接,神怡心旷。
蚌埠地灵人杰,群星光亮。大禹奉命治水,功绩光耀史册;启建华夏王朝,揭开历史首章;陈胜秦末农民领袖,揭竿而起大泽乡;桓荣家族10人,政坛文坛显要,最高官至丞相;耿再成、常遇春明朝开国大将;林之望清湖北布政使、陕甘总督;林介弼清内阁中书 ,出使日本英国。宋玉琳黄花岗72烈士之一;史玉柱巨人投资董事长;马文波曾任外交副部长;张本仁中科院士、地球化学家;袁贵仁原北师大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张穹著名法学家、原中国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一民,原中国足协副主席;祖海中国民歌“四小花旦”之一;蒋雯丽、孙国庆、解晓东均为当红影视歌星;李娅为中国体操队主力;张亮乃中国击剑队骁将......
噫嘻雄哉!古今纵横透视,蚌埠真乃古老蚌埠、文明蚌埠、魅力蚌埠、吉祥蚌埠、辉煌蚌埠、富饶蚌埠、神圣蚌埠、壮美蚌埠、进取蚌埠、生态蚌埠、平安蚌埠、和谐蚌埠、崛起蚌埠、灵秀蚌埠、智慧蚌埠、腾飞蚌埠也!智者有诗赞曰:盛世神州皆天堂,喜看蚌埠更风光。“禹风厚德品格”高,“孕沙成珠意志”强;“务实开放胸襟”阔,“创业争先勇气”旺。城市精神内涵深,科学发展前景煌!
注释:
(1)很久之前,淮河边上有一吴家。一日父子打渔,吴子救一河蚌。时隔数载,河蚌为报救命之恩,化身美丽姑娘。与吴子相亲相爱,结婚生子。又隔数年,淮河突发大水,姑娘因帮渔民,得罪龙王,后被龙王杀死。伴随时光推移,渔民纪念姑娘,往返均照其坟上添土,坟茔愈来愈大,变成小山,名曰“蚌山”。再后,蚌山周围兴城便叫“蚌埠”。
(2)远古文化:考古证明,6万年前已有人类在五河境内活动;7000多年前,境内已有大量人类定居,已发现双墩古遗址10多处,史学家认为此亦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3)大禹文化: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境内娶涂山氏为妻,并生子启。
(4)帝王文化:前21世纪,禹子启建夏朝,为华夏首任帝王;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同项羽“垓下”之战,胜后建立西汉;明太祖朱元璋发迹于今凤阳(凤阳历史上久属蚌埠管辖)。
(5)民间文化:花鼓灯民间艺术乃淮中人民杰出创造,系汉族民间歌舞典型代表。
(6)“候人兮猗”:始作南音,是我国诗词歌赋中有南方特殊情韵的风格流派。最早见于《吕氏春秋.音初》,《诗经》中《周南》、《召南》均取风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