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古城,天下闻名。俗称“皖西”,又称“皋城”①。此处物华天宝,该市人杰地灵。依山襟淮,便利交通。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寰中。现辖两区五县,人口七百多万。29个民族,共繁共荣共生。
名城六安,源远流长。春秋属楚,秦属九江。汉武封名②,千秋共享。元设为州,历尽沧桑。几经变迁,直至解放。
六安史之重地,兵家战略要控。古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重大历史之事件,影响历史之进程。楚王迁都③,寿春为中。淝水之战④,南北并雄。抗战初期,始为安徽首府;解放战争,刘邓大军闻名⑤。
六安古往今来,英才辈出;古城历史悠久,传统光荣。上古有辅佐舜禹而劳卒之皋陶,汉有“开巴蜀教化之风”之文翁;三国有“雄姿英发”之名将周瑜,宋有名冠“宋画第一”的国画巨擘李公麟,明有我国兽医学鼻祖喻本元、喻本亨。若要评说现代,更是华夏称雄。无数志士,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将军之乡,光耀千秋赫赫有名。
六安资源充沛,水质优良。盛产名特优稀农副产品,蕴藏铁、金、铅、锌丰沛矿藏。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事业发展前景阔广。天堂寨、南岳山、万佛山风景名胜,奇松怪石,珍禽异兽,尽显造化之神韵;万佛湖、安丰塘、水门塘休闲度假,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尽享自然之画廊。观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赏宏伟壮观,宋代城墙。古建筑,给人以智慧,古战场,催人以遐想。文化积淀深厚,后人崇敬,革命先烈众多,为人颂扬。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意非寻常;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光耀六安。加速发展,科技为先;重视教育,创办两院⑥。发展广播电视,地方文化更加繁荣;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总体脱贫要致富,迈向小康新阶段。
古之六安,已成历史;今之六安,正午之阳。依资源而富市,靠农业而安邦,赖旅游而跨越,凭改革而兴旺。高举特色理论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六安之精神作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引领航向。歌曰:艰苦奋斗乐奉献,务实创新敢争先,加快发展强六安,六大战略路更宽。人民共建新六安,古城辉煌谱新篇。
注释:
①皋城: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
②汉武封名: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目,“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③楚王迁都:战国后期,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使寿春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④淝水之战:公元383年10月,东晋迎战前秦,在寿阳(今寿县)淝水取得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开始了南北朝对峙。
⑤刘邓大军闻名:1947年6月,刘伯承、邓 小 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⑥两院:指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⑦六大战略:指六安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