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魂全国文艺竞赛颁奖大会暨中华辞赋北戴河高峰论坛开幕词
中国诗词研究会会长 / 马中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入围中华魂全国文艺大赛和参加2010年中华辞赋高峰论坛的全体文学艺术界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圣诞蟾宫泛紫光,奇葩玉树演辉煌。鸿鹄展翅诗山近;小凤凌空雅路长。拯救功高彪日月;承传绩伟炳川江。风云际会求发展,为觅知音聚锦堂。
经过四个多月以来紧锣密鼓式的运筹,发动,初评和复评,中华魂全国文艺竟赛以及中华辞赋2010年高峰论坛,终于在2010年10月1日这个举国欢庆,举世瞩目的大好日子里,在世界一流风景区——北戴河海宾金山宾馆开幕了。我代表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中国诗词研究会,中华文艺家联合会,中华雅士报社,中华辞赋北戴河高峰论坛组委会和中华魂全国文艺大赛组委会等全体同仁,向大家的光临和参与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中华魂大塞组委会在坚持把“格高、味厚、情真、意切”和符合体裁要求作为衡量作品标准为指导思想,把着眼于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致力于培植新秀为鉴赏原则情况下,共计从八大网站,四万多篇幅作品中经过层层筛选,初评和复评,评出了入围稿件三千多篇幅,入围作家、诗人、艺术家300多名。今天实际到会XX名。并预计在会议期间评选出状元1名,榜眼2名,探花3名。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在与美国戴维营和前苏联克里米亚齐名的世界顶级避暑和旅游胜地,共同交流和探讨文化艺术,实乃是人生一大幸事,中华文坛艺苑一大亮点也。
中华魂颁奖盛典和中华辞赋高峰论坛,不仅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大家在相识相知方面创造和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希望大家利用这个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期更好的推动和促进祖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本次高端辞赋峰会将对2007年首届中国(洛阳)辞赋创作研讨会以来的中国当代辞赋复兴与发展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对2007年以来中国辞赋创作的发展、流变以及成绩进行学术探讨;对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中国辞赋学会、中国诗赋学会等辞赋机构的兴辞昌赋弘骈工作进行梳理、评鉴和讨论。辞赋峰会旨在围绕“赋的传承、复兴与发展研究”、“古赋的体式、类型及赋学创作理论研究”、“今赋的流变、创新及辞赋创作实践研究”、“巩固辞赋骨干队伍与培养辞赋新人研究”、“当代赋家的重要辞赋作品的分析与研讨”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进而促进中国辞赋作家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充分认识辞赋创作的艰巨性时代性,促进推出更多高水平的辞赋作品,努力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回顾我国文学艺术发展历史,曾经有过不止一次的辉煌,也曾经有过不止一次的衰落。放眼当代,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究竟是进入了高峰,还是走向了低谷?这个问题关注,研究和探讨。
就目前某些个别现象来讲,由于受拜金主义,物欲横流之影响,在万马奔腾的经济大潮中,文学艺术这支打造和生产精神食量的队伍,有时候显得太卑微和脆弱了。人家官员和大款兴致来时,所摆的几桌酒席,足可以供百八十人开一次文学艺术研讨会,然而,捉襟见肘的我们,却哭着喊着也搞不成一次文人雅士聚会。人家商人用五光十色的邀请函,用人民大会堂那样的金字招牌,即便是分文奖金不给,也能从每个并不富有的文友口袋中钓出去四千五千,而我们文人中的倡导者,仅仅以朴素的感情和AA制式国际国内流行之消费模式,却召集不来曾经互相崇拜和信任的诗朋赋友。其反差之大,令人深思呀。纵观中华文学艺术之史册应该知道,中国历朝历代之大多数文人墨客都是有其特质和气节的。都是勇于担当敦品立德,激浊扬清,呼吁和唤醒之责任的。尽管是在许多时候,并没有人理解和得不到支持与呵护,但是,却并没有谁可以阻挡得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化和升华。
深刻反思吧!精诚团结吧!走向经济大潮的前沿吧!祖国需要我们!民族需要我们!时代需要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仅仅有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诸如那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举案齐眉,白头偕老;舍身取义,济困扶危;我是王成,向我开炮;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式的崇高境界,不是靠美酒佳肴喂出来的,更不是靠名驹广厦可以引诱来的。托老一辈革命家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福,我们现在尽管不是高官,不是大款,不是在养尊处优,但是,丰衣足食,已经是人人都在享受。比起远代那些为国家前途奔走呼号者来说,比起近代史上那些为点亮心灯而长期在地下创刊办报者来说,我们所在的社会,就是天堂呀。试想一下吧!如果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们,民族需要我们,相信我们中的大多数,也会像诸多前贤那样,把个人得失甚至是生命置之度外。因为,这就是华夏文人墨客从古至今就一直承传和弘扬着的气节和情操。今天,我们这次大会,名义上,是辞赋高峰论坛,是中华魂大赛颁奖大会,而实际上,大家应该把他理解为是一次中华文人墨客的联谊会和同盟会。尽管是参加的人不很理想,却也是来自天南地北和东疆西域,为了我们的这次联谊和同盟,大赛组委在会议之前,运筹和创办,并且在中国特区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窗口——香港,申请注册了“中华文艺家联合会”和《中华雅士报》。与那些官办的媒体相比较,她们即是新生事物,也弱不禁风,但是,他却是全中国和全世界爱国人士和文人墨客自己的媒体和纽带。为了现在,为了将来,很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呵护。
本次大会,得到了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晨崧先生、中华辞赋家联合会潘承祥主席和中国诗词研究会马中奎会长的鼎立支持。也迎来了在京党政军界,诗文书画界,实业界,演艺界和秦皇岛市地方主管以及诗文书画界多位领导和名家的光临指导。在此,我代表大赛组委和参赛同仁,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此时此刻,让我们以激动的心情和热烈的掌声,预祝“中华文艺家联合会”和《中华雅士报》魅力无穷,名杨四海,青春永驻。让我们以激动的心情和热列的掌声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光芒四射,焕发峥嵘,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