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儒生与文史/晏明光文
儒生与文吏,是帝国官潦的主要来源;他们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和执行者。但是儒生与文吏不同,儒生偏重于社会道德说教公共利益,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特征。文吏偏重于社会组织或团体的行政管理,具有特殊性和实用性特征。儒生多谈天下为公,文吏却注重团体利益的获取。儒生是社会的教育者,文吏是社会的管理者。儒生文化大多是公利文化,文吏文化大多是团体的私利文化。
儒生与文吏有时又是相互贯通的,文吏用儒生文化来装饰自己,明为儒生暗为文吏,有时的儒生本身就文吏化了。
历史上孔孟文化是儒生文化,法家兵家纵横家,命理五行数术及谋士的文化,大多是文吏文化。建邦能命龟,占卜会算命,也是文吏基本功。
历史上儒生文化有装饰门面的作用,但一般不受帝王的欢迎,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里的书生大多指儒生。儒生的主要作用是统治者用于教化民众和官吏,并从意识上去控制他们的行为。
一个人或组织要想在世上建功立业,干出一翻事业来,大多要用到文吏文化。比如要打江山,你就要精通带兵用兵之道,兵书不可不读不可少读;这兵书就是文吏文化。你要做官干管理工作,就必须精通管理艺术,有制订政策谋划发展的能力等,这就要用到文吏文化。
秦始皇读到韩非的书,爱不释手,竟然举兵要打韩国向其要韩非此人。为什么?因为秦始皇要统一六国,正需要韩非的文吏之书武装自己夺天下。历史上的绍兴师爷的文化,大多是文吏文化。
可以说,历史上的文学艺术与行政管理无关,艺术家文学家所学与行政管理无关。行政专家行政有专门的学问,那就是专门的文吏学问。
如今文化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自然科学类,二是文学艺术类,三是社会管理类即文吏文化类。
文吏文化是个庞杂的系统,历史研究,政策谋略,命理五行,兵书战略,经济博弈等等,都是文吏文化类。文吏文化的实用性很强,是建功立业者的必备文化。
如今有的人将看书当作无事时的消遣作业,或以为书可读或不可读。有如此想法的人,大多以为书就仅是文艺作品。其实文吏类的书很多,只是少于发现吧了。不是人们不需要他,而是人们离不了他。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管理;管什么?管理自已的思想和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