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钉记-连载故事 328 卸任石城镇 认真搞统计
常长平
在石城镇工作三年半之后,1987年7月间,常长平接到县委组织部调令,赴县统计局,担任局长职务。在向继任者交接了工作之后,就拿上自己的行李,没有用石城镇的汽车送行,乘坐从石城到平顺县城的班车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从198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是: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2、各级统计机构为各级政府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3、各级统计机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况施行统计监督。
他到统计局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首先对《统计法》进行了逐条逐句地学习,并深入基层了解干部、群众对《统计法》的了解程度和执行情况。《统计法》已经颁布、实施三年多了,但仍然发现多数群众,甚至一些领导干部根本就不了解《统计法》的内容,有的就连《统计法》这个名词都不知道,统计数字基本上就是估计出来的(在群众中流传着“统计、统计,离不开估计”的民谣),甚至是由领导根据需要拍脑袋拍出来的数字,就用这些数字逐级上报。这样势必使中央失去了决策的准确依据,就要造成决策的失误,将为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甚至出现1958年大跃进时期那样的瞎指挥和浮夸作风,造成重大失误,犯下不可挽回、不可饶恕的错误。他看到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在向有关领导汇报之后,得到支持,就在全县范围内大张旗鼓地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统计法》。在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对《统计法》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的学习、讨论,提高了干部群众对《统计法》的认识,特别是对统计人员、县乡各级干部进行了严格的《统计法》基本知识的闭卷考试、县委常委、县长、副县长也都参加,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又在统计员中进行了《统计法》知识竞赛,这样就使统计工作很快出现了可喜景象,通过上级检查,统计数字基本准确,长治市和山西省人大、政府对平顺县这样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统计法》的做法进行了肯定,在1988年总结统计工作时平顺县统计局被树为山西省及长治市的统计执法先进单位,常长平和另一位同志被树为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统计法》的功勋人物,记了功。
1990年初,县委要求各局领导都要包点、包村,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局包的是杏城乡赵城村,常长平看到局里两个副局长都比自己年龄大,身体也不如自己,就把工作委托给副局长们,要他们负责好各自分管的工作,重大问题,通知他回来共同研究。他长期蹲在了赵城村,具体帮助这个村搞好从春耕、下种到田间管理、秋收冬藏以及搞好队办企业等各项工作。这个村的地理气候各方面都适应种马铃薯,种其他作物都不如种马铃薯产量高,收益好。但是这一年马铃薯蚜虫非常厉害,并且发生了晚疫病,如果不及时处理,马铃薯必然很快死掉,造成大面积减产、减收。常长平马上找到农业技术人员,迅疾帮助买好农药和治理晚疫病的药物,一用上,马铃薯很快就恢复过来,长势喜人。在这段时间里,常长平的左腿腓骨生了一个骨瘤,疼痛的非常厉害。本县医院没有好的外科医生,本来应当到一个好的医院做手术,他却怕影响了赵城点上的工作,就通过县医院副院长郝文昌同志,从长治二院请来一个专家,在本县医院作了截肢手术,截了三寸长的生骨瘤的腓骨。医生说应当休息,继续治疗三个多月时间,彻底康复之后才能上班。然而他怕赵城的工作受了影响,只休息治疗了半个月时间,就拄着拐杖乘上班车到了赵城。赵城的干部群众都惊奇地说:“你还没有好了,怎么就回到这里了?”他说:“我在机关上坐不住!”他每天从群众家中吃过派饭,就拄着一根棍子到地里去检查马铃薯的虫灾和晚疫病的治理情况,使这里的干部群众都很感动。他通过实践,总结了治理晚疫病和蚜虫的基本做法和经验,送到了县下乡办公室。这个时候全县普遍发生了马铃薯蚜虫和晚疫病危害。常长平总结的材料被转发到各个乡镇和村委会后,迅速进行了推广,都及时进行了治理,使全县减少了重大损失。
为了搞好统计工作、比较准确地取得统计数字、较好地为领导提供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使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常长平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但是,在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多数干部和统计人员对贯彻执行《统计法》比较认真,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是另做一套。
乡镇企业的统计报表以前一直是由乡镇局汇总后报统计局的,1991年春4月以前乡镇局从未报过统计资料,他们把数字估计到4月份,然后将这个估计数字写信告诉乡镇统计员,叫乡镇统计员今后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逐月累计,代报统计数字。在市、县统计局进行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和数字质量大检查时,看到一个乡的统计员的档案搞得非常规范、标准,计划在市、县推广他们的做法。但是当看到《上级来函》这一个档案卷宗时,发现有乡镇局下发的估计了统计数字的通知信。立即引起了检查组的重视,到其他乡镇检查时,都保存着这样的通知信。问起这个局的领导,他很是反感,说:“这是**领导叫这样做的。”,当市统计局领导找到**领导,问起是否说过这话时,这个领导说:“我是叫他们把乡镇企业搞好,增加产值,没有叫他们弄虚作假。”经研究,对这个局的领导和统计员按照统计法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要求他们立即纠正错误。当时他们很不理解,通过共同学习了《统计法》之后,才认识到他们这样表面尊重《统计法》,而背后违背《统计法》的错误是非常严重的,表示今后一定要按照统计法办事。
1990年的年终统计报表,经过统计局汇总后,在上报之前,报送了政府一份,并让分管领导审查签字,一个领导看后感到我县的数字在全市落在了后面,不太光彩不说,还直接影响领导们的年终考评、交账,影响政绩。就想改变,并召集各乡镇的书记。乡镇长、统计员到县里重新复查,将“遗漏了”的项目补了起来,这样数字就有了些提高。但是新年过后,上面把平顺县“贫困县”的帽子给摘了下来。这个领导找常长平,说:“咱报的统计数字高了,把个‘贫困县’的帽子给摘了下来,这样就得不到国家的支助了,能否再把这个数字降一降?”常长平这时感到他这样提的要求是完全违背统计法的,说“统计数字已经报到市里,市里也报到省里,省里也报到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已经在今年1月7日发布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了。怎么改数字?再说我们改了能顶用吗?”使这个领导碰了一个软钉子。
1991年,是山西全省乃至全国的“落实年”,从上而下检查工作不落实的问题。5月份平顺县委在招待所召开动员会议,并诚恳希望参加会议的同志都要帮助检查县里工作的不落实问题,在动员后,与会人员都是评功摆好,说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没有“不落实”的地方。然而,常长平在对县委、政府的工作作了充分肯定之后,说,“但对一些单位和一些部门来讲,还有不够落实的地方,比如虹梯关罐头厂,今年4月份之前没有生产,却报了产值;赤壁电站,因为还在建站期间,资金还没有结算,审计部门也还没有审计,在建站试生产期间的发电量和产值,是不应当报在社会生产产值中的,但是他们报了。虽然这些问题得到了纠正,然而这种做法就是不落实的表现。”当他发言之后,主持会议的领导说:“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会后,有好心的同志对常长平说:“您讲的都是实际情况,但是却给领导抹了黑,你没有看见人家都是在评功摆好,你却是挑刺!怕要给您小鞋穿哩!”长平说:“我认为领导是真心实意要大家提出帮助意见哩!我也是诚心诚意在帮助领导找出不落实的问题哩!不管怎样吧,我反正问心无愧!”
诗云:统计局里搞统计,学习法律是第一。深入基层摸情况,组织干部学知识。认真执行统计法,坚决纠正瞎估计。数字准确情况实,为党决策供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