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原文第五段第十一句:登峰怀远,喜经天之日月昭朗;阅江纵目,知华夏之元气绵绵。(有错)
△查汉典:
A.怀远(懷遠)
安抚边远的人。《左传·僖公七年》:“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周书·武帝纪下》:“若其怀远以德,则尔难以德绥;处隣以义,则尔难以义服。”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清史稿·礼志九》:“至按歷蒙藩,曲加恩意,尤为怀远宏略。”
B.经天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经天”。百度亦无解释,为王氏杜撰。
C.经(經)jīng
1.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2.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此处指:“经天”当为“竖直的天”,或“竖线组成的天空”,或“用经线组成的天空”。若“经天”成立,则“纬天”允许存在。
D.昭朗
犹明朗。唐高宗《册代王宏为皇太子文》:“器业英远,风鉴昭朗。”前蜀杜光庭《太子为皇帝醮太乙及点金箓灯词》:“三光昭朗,四序均调。”《平山冷燕》第四回:“备中和之德,禀昭朗之灵。”
E.纵目 zòngmù
极目远望,尽目力(远望)。如:纵目四望。
1.放眼远望。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故习凿齿与谢安书云:‘每省家舅,纵目檀溪,念崔徐之交,未尝不抚膺踌躇,惆悵终日矣。’”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羈。”峻青《秋色赋·瑞雪图》:“我站在田间,纵目四眺,但见那苍茫辽阔的雪野,在明晃晃的阳光照耀之下,反射出一片耀眼的银光。”
2.竖生之目。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异形象。《楚辞·大招》:“豕首纵目,被髮鬤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此处指:1.放眼远望。
F.元气(元氣)yuánqì
(1)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精神;精气。
(3)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如:元气大伤。
举例:
1.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汉书·律历志上》:“太极元气,函三为一。”颜师古注引孟康 曰:“元气始起於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元气者,天地之始,万物之祖。”宋曾巩《地动》诗:“吾闻元气判为二,升降相辅非相伤。”
2.泛指宇宙自然之气。《楚辞·王逸<九思·守志>》:“食元气兮长存。”原注:“元气,天气。”唐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诗:“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郭沫若《颂武汉》诗:“混茫元气连三镇,駘宕东风遍九垓。”
3.指人的精神,精气。《后汉书·赵咨传》:“夫亡者,元气去体,贞魂游散,反素復始,归於无端。”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凡人元气重十六两,渐老而耗。 张公所耗过半矣。”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有了元气的我,就走进夜的都市的腹心,领略异地的新鲜的情调。”
4.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后人论我宋元气,都为熙寧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治国之道,先在养其元气。”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去年北大的社联,又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破坏,元气大伤。”
5.中医学名词。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宋龚鼎臣《东原录》:“譬诸疾病者,元气已虚,邪气已甚,姑以平和汤剂扶持之可也。”《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医者)説道:‘这般尅罚药,削弱元气。再服几剂,就难救了。’”
此处指:4.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G.绵绵 miánmián
亦作“緜绵”。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如:秋雨绵绵。
1.连续不断貌。《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河之滸。”毛传:“緜緜,长不絶之貌。”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緜緜无絶期。”清陈维崧《添字昭君怨》词:“今朝细雨太绵绵,且高眠。”萧军《八月的乡村》一:“那边是一片宁静的田野,田野的尽处是一带绵绵无尽的远山。”
2.微细;微弱。《淮南子·缪称训》:“福之萌也緜緜,祸之生也分分,福祸之始萌微,故民嫚之。”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分分当为介介,字之误也。介介,微也;緜緜介介,皆微也,故曰福祸之始萌微。”《素问·脉要精微论》:“緜緜其去,如弦絶死。” 王冰注:“緜緜,言微微,似有而不甚应手也。”宋苏辙《送琳长老还大明山》诗:“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緜緜。”
3.安静貌。《诗·大雅·常武》:“緜緜翼翼,不测不克。”毛传:“緜緜,靚也。”孔颖达疏:“緜緜然安静,不行暴掠;翼翼然恭敬,各司其事。”
此处指:1.连续不断貌。
◇讹误:登峰【怀远】,喜【经天】之日月昭朗;阅江纵目,知华夏之元气绵绵。
(通过翻译,病句立即显现)
□翻译:登上龙卢山的巅峰安抚边远,喜悦竖线组成的天空中日月明朗;阅江楼放眼远望,认知华夏的精神连续不断。
(明显,“怀远”即“安抚边远”,此处文理不通。又,“喜悦竖线组成的天空中日月明朗”,即“经天”,用经线组成的天空,有歧义)
○纠正:登峰怀望,喜昊天之日月昭朗;阅江纵目,知华夏之元气绵绵。
◎解释:(改词依据如下,出于汉典)
H.怀望(懷望)
怀念,想望。张篁溪《苏报案实录》:“吾辈所怀望之章先生,今幸使吾辈望见颜色,已与吾辈以莫大之愉快。”
I.昊天
1.苍天。昊,元气博大貌。《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原夫图籙之见,迺昊天休命。”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呜呼,昊天难测,蕙荃早摧;曄曄青春,永閟玄壤。”
2.指一定季节的天空。《尔雅·释天》:“夏为昊天。”郭璞注:“言气皓旰。”《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 孔颖达疏引今文《尚书》 欧阳生 说:“春曰昊天。”唐杜甫《北征》诗:“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此指秋天。
3.指一定方位的天。《淮南子·天文训》:“西方曰昊天。”高诱注:“西方金白色,故曰昊天。”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杜撰无效。扣5分。
(歧词、讹词,随处可见;病语、晕语,比比皆是。呜呼!“造词大魔王”,名至实归!)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0分。
共 42 条,当前第 1/2页,每页 40 条 |
|
[1] [2] 下一页
◆附录:阅江楼序(放眼为韵) 作者:天山客(王宇斌)
金陵紫气,吞万里长江;卢龙脊脉,镇遐迩灵壤。瑞楼经六百度春秋,以记建成。揽五千年文明,浮袤万象。上有华光涵酝,鸾凤翔鸣。且夫流霞委照,龙虎依傍。敬以察之,聚势于葱茏之中,昂威于烟渚之旁。凌侵于天汉之表,镇覆于狻猊之上。檐牙挂月,丹阁拨霄。蟠龙藻井,巨狮迷想。碧水接空,映其瑰伟宏奇;芳林极浦,衬出巍峨雄壮。实为天工之巨造、山河之盛概也!
其有皇家气韵,镌洪武之篇章;玺宝构形,动霓皇之俊赏。领五岳而收四溟,挈星枢而控海港。心波里,渡古今形形色色;落霞中,映多少苍苍茫茫。雨霁涵情,泛虹彩以绚秋;雁疆弗界,寄渔歌而流响。觅金谷之旧路,蝶送芳萦;睇采珠之巨泽,鱼游荷荡。时尔暑怯繁荫,祥洽翠冈,岚护丹崖,花翻细浪,多为和谐之吉兆也。来有清风相送,登有玉女引赏。难得新友知音,娱超饮秋滕王。
吴天宽,楚梦远。金戈销,苍烟散。江上石头,听惯沛厉惊波;天边光影,融入浮沫飞霰。想阿房齐云,非不广矣,尽焚于兵灾;历代豪奢,非无金也,多失于修短。岁月如梭,非无痕也,剩几许风流?秦淮涨腻,非无梦也,散六朝歌宴。忆仲谋英姿,小乔靓丽,素琴东风,苍龙野战。赤帜撼敌,黄旌动魄。素气云浮,浚流激湍。淼淼波推,似掩渡江之呼;漠漠烟沉,壮存投江之叹!地道城堞,记寇仇之血债;天妃庙宇,踞静海之崖岸。清眸处,广乐均存,再闻华夏之强音;楸枰犹在,静入豪杰之旷览。临雄关以凭吊,沧桑醒志;似史鉴之重开,古今贡眼。吾炎黄秉雪梅之精神、劲松之骨干,在此皆可一阅也……
嗟夫,近钟山而中山慰,塑郑和而祥和见。国门肇开,跨霓彩之双桥;星际归航,拥烨天之两弹。鳞楼高耸,合千章佳木;银燕轻灵,逾百叠崇巘。珍禽语新,田塍穗满。物阜恬熙,船笛浮幻。明霞与旅雁横秋;天际涵长江一线。浩气生时,直觉青山我有,长江可牵。大块入怀,流云任剪。物候番昌,来证鹜霞之新梦;神皋地迥,犹有鹤云之留恋。任其山人惬怀,海客拍栏;名士为吟,神仙忘返。大英雄,忧关民庶;真才子,辞无炫焕。天地蜉蝣,莫知趋利急功;沙边野凫,任其争鸣放言。君子守志以恒;睿者知机顺变。俯仰感怀,信然游娱;超然磊落,妙觉真禅。溯长江如秤杆,似量山河之重?嵌宏楼以准星,可作隆兴之验!乾纲律行,丹坤莫玷。官声惟实,民意即天。噫!阅江之旨实为阅世矣!
吾虽天涯之客行,但慕先贤而未晚。追子健,储五车而不骄;思相如,效八斗而何惭。镜台已清,聊胜捻珠;心瀛可度,澄无杂念。淳朴维宁,存天伦之至爱;灵台悦唔,奉陋室之慈颜。养气合德,与世无亏,健行尊道,结友随缘。开席有谁?再擎宴夜之金杯;块垒可浇,敢拟骑鲸之诗卷。气敛天标,纳宇宙大可敞怀;岚消森岩,会云龙犹为未晚。怀仁探幽,谁来参极究奥;纵智观流,悟得知谦向善。于此,直欲墨研玄湖,水注东海之千瓢;笔擎松柏,云取天西之一片。千古英雄,难将黛色尽收?未了斋主,直把江花赋艳。登峰怀远,喜经天之日月昭朗;阅江纵目,知华夏之元气绵绵。天山客抚槛而吟:
云雁书天字短长,一声秋水颤斜阳。秦淮歌韵音重正,梅甸卢龙梦尚香。 吸纳百川惟大海,振遗万代是华章。霞飞玉宇诗情远,洪武宏文归渺茫。
丁亥秋,天山客作于未了斋
◆备注:
★上文中“浅绿色”为有毛病之句。
☆上文中“红色”为本次勘误之句。
▲上文中“黑色”为该序无错之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