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苑琼葩·第二部·上下卷
◆主席——赋帝雷池龙
百度百科 > 浏览词条
◆潘承祥简介:
男,1965年生,中国「文都」——安徽桐城人。字龙凤,号雷池龙、雷池赋翁,又谓独孤求败、文都狂人。研究生毕业,荣誉博士。著名辞赋家,第一辞赋收藏家,首席辞赋编辑家,辞赋学者,古文家,史学研究者,儒道研习者,文学评论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为“桐城赋派”创始人,“千城赋”总设计师,中国著名辞赋家中坚力量创作集团核心成员,当代赋坛“四杰”之一,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首要发起人。
◆现任职务:
①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②雷池辞赋研究所所长。③「中华辞赋网」总编。④《雷池文化》常务副总编。
◆社会活动:
①2005年,独资创办中华辞赋网,首要发起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②2006年,创立「桐城神气辞赋派」,提出该派学说初步理论。③2007年4月8—12日与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一起组织中国首届辞赋创作研讨会(洛阳),并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洛阳牡丹花开日 中华辞赋复兴时」的工作报告。④主编《中华辞赋精品选》(每年一部);总纂《现代辞赋荟萃》(电子版);统辑《历代古典辞赋总汇》(电子版);督审《雷池文化》报“辞赋骈文专版”。⑤2007年9月应滕王阁辞赋研究所之邀,赴南昌与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绿色城市考察团会晤。⑥担纲《雷池文化》报社社会新闻、企业报道、法人传记等采访与撰稿工作。⑦负责财政部门非税收入、所得税调查课题调研报告和年终决算报表布置工作。等等。
◆学术贡献:
①致力于中华辞赋创作、研究与历代古典辞赋的梳爬与整理,倾心于中华辞赋网络建设与现代辞赋家辞赋作品的宣传推介。②首要发起中华新辞赋骈文创作运动,发启“千城赋”的征集与推动工作,为中华辞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倡导者、实践者。③擅长于城市大赋的创作。其赋作豪迈大气,辞藻哲观,文采华美,气势博宏。善于用典,神理设教,铺陈舒展,风格迥异。著有《潘承祥赋集》、《潘承祥文集》、《潘承祥骈文集》。辞赋作品共百余篇,重要者为《安庆赋》、《望江赋》、《怀宁赋》、《太湖赋》、《潜山赋》、《岳西赋》、《宿松赋》、《桐城赋》、《合肥赋》、《互联网赋》、《讨伐赋》、《江镇赋》、《黄晓武赋》、《转经轮赋》、《高士赋》、《花亭湖系列十赋》、《枞阳系列六赋》、《温岭赋系列四赋》、《「家在怀仁」序》、《「雷池杯」大赛序》和《桐城派四祖系列传记》等。其作品散见于有关报刊杂志和相关网站,充盈于互联网世界之中,百度、google、搜狗等各大搜索引擎搜索随见。
◆学界评价:
①河洛辞赋文化巨匠、辞赋之王、著名辞赋家孙继纲教授说:“潘承祥与他所创办的中华辞赋网,造就了中华新辞赋时代的及早来临”。
②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所长、著名辞赋家张友茂赞:“潘承祥赋作,豪迈大气,辞藻哲观,文采华美,气势博宏。善于用典,神理设教,铺陈舒展,风格迥异”。
③浙江著名辞赋家、中骈网总编周晓明评价说:“潘承祥先生,对国学对辞赋的贡献,可谓千古鲜有,中流砥柱,无与伦比”。
④以《神州赋》系列震动文坛的南通市政府副市长、著名辞赋家袁瑞良先生认为:“潘承祥,是当代桐城文化、皖江文化、徽学的重要大家”。
⑤贵阳教育学院教授、著名辞赋家刘长焕评价:“潘承祥,集辞赋网络之大成,融国学科技于一体,千古一人,功莫大焉”。
⑥中华国学院院长、著名诗赋家王铁说:“潘君,乃弘扬中华辞赋文化网络第一人,必将在中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⑦人民日报新赋作家、著名学者张心豪教授叹道:“中国当代辞赋运动之先驱,当代网络辞圣赋魁者,非潘君承祥莫属也”。
⑧锦州师范学院教授、著名诗赋家陈逸卿评价道:“潘承祥先生,系中国新桐城文化的缔造者,网络辞赋文化传播与研究的集大成者”。
⑨深圳「赋兴中国文化工程」创始人、著名辞赋家贾玉宝推崇说:“无论在辞赋创作还是在辞赋研究方面,潘承祥先生都可称得上是当代赋坛重量级人物”。
⑩山西著名诗人、当代爱情经典长诗《转经论》作者毛依赞扬说:“潘承祥先生,你的豪气、霸气、文气、大气,令我赞叹不已。你在文学上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前途不可限量”。
⑾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著名辞赋研究学者、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山东大学教授龚克昌评价道:“创办「中华辞赋网」和创意「千城赋」,是潘承祥对中华辞赋文化复兴与光大的两大贡献”。
◆社会荣誉:
①2006年,潘承祥思想、感悟、业绩,入编《中国当代思想经典》。②2006年10月,《皖江晚报》记者蒋六乔联袂《雷池文化》记者江改银,特意采访了潘承祥,对其先进事迹做了题为“结缘桐城文派 创立桐城赋派”的专题报道。③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赋坛十大新闻人物”之一。④其策划运作的「千城赋」征文活动,媲美光明日报「百城赋」,荣膺“2007年度中国赋坛十件大事”之一。
◆同道推崇:
●雷池龙介绍 ◆【壮美千城赋 和谐万世歌】 ◆【评论:壮哉!千城赋】◎李荣南 ◆【社评:美哉!千城赋】◎江改银 ◆【结缘桐城文派 创立桐城赋派】 ◆【梦绕江南·潘承祥】◎北芳 ◆【识君应是千古事】◎北 芳 ◆【潘承祥赋123】◎王泽生 ◆【辣妹PK潘承祥赋】◎王泽生 ◆【潘承祥短歌赋】◎王泽生 ◆【一论桐城赋派开创与潘承祥】◎王泽生 ◆【二论桐城赋派开创与潘承祥】◎王泽生 ◆【评潘承祥<安庆人文赋>】◎王泽生 ◆【「桐城赋派」诞生】◎王泽生 ◆【桐城古文派覆灭之剖析】◎王泽生 ◆【赏读潘承祥<太湖赋>】◎王泽生 ◆【评中国桐城辞赋现象】◎王泽生 ◆【评潘承祥<洛阳赋>】◎王泽生 ◆【与雷池赋翁潘兄承祥赋家辞】◎张友茂 ◆【午夜惊魂散赋】◎陈瑞萍 ◆【<桐城赋>杂论】◎曹英人 ◆【安庆才子赋】◎小太阳 ◆【进潘君承祥文】◎贺晓贤 ◆【与潘君承祥书】◎陆畅 ◆【致潘承祥先生】◎郝丽云
●雷池龙介绍
◆【壮美千城赋 和谐万世歌】
◆【评论:壮哉!千城赋】◎李荣南
◆【社评:美哉!千城赋】◎江改银
◆【结缘桐城文派 创立桐城赋派】
◆【梦绕江南·潘承祥】◎北芳
◆【识君应是千古事】◎北 芳
◆【潘承祥赋123】◎王泽生
◆【辣妹PK潘承祥赋】◎王泽生
◆【潘承祥短歌赋】◎王泽生
◆【一论桐城赋派开创与潘承祥】◎王泽生
◆【二论桐城赋派开创与潘承祥】◎王泽生
◆【评潘承祥<安庆人文赋>】◎王泽生
◆【「桐城赋派」诞生】◎王泽生
◆【桐城古文派覆灭之剖析】◎王泽生
◆【赏读潘承祥<太湖赋>】◎王泽生
◆【评中国桐城辞赋现象】◎王泽生
◆【评潘承祥<洛阳赋>】◎王泽生
◆【与雷池赋翁潘兄承祥赋家辞】◎张友茂
◆【午夜惊魂散赋】◎陈瑞萍
◆【<桐城赋>杂论】◎曹英人
◆【安庆才子赋】◎小太阳
◆【进潘君承祥文】◎贺晓贤
◆【与潘君承祥书】◎陆畅
◆【致潘承祥先生】◎郝丽云
◆作品展示:
■潘承祥·百科
2007/10/7
[232]
◆“望江融资”之我见
2008/1/26
[53]
◆“九龙演绎”杂说
[46]
◆同窗廿年聚会赋
2007/11/11
[126]
◆高士赋(并序)
2008/1/21
[119]
◆馒乡辞(并序)
2007/8/12
[135]
◆馒乡赋
[127]
◆桐城人文赋
◆枞阳人文赋
[110]
◆太湖人文佛禅赋
[122]
◆怀宁人文赋
[104]
◆望江人文赋
[105]
◆安庆人文赋
[109]
◆馒头赋(并序)
[92]
◆<转经轮>赋(并序)
[88]
◆合肥赋
[86]
◆庐州赋
◆毛依赋(并序)
[101]
◆识君应是千古事
[107]
◆潘承祥赋
[108]
[95]
◆洛阳赋(并序)
[106]
◆咏洛赋·名家点评《洛阳赋》
◆网梦赋(并序)
[117]
◆枞阳六赋系列之一·《枞阳赋》序
[98]
◆枞阳六赋系列之二·《枞阳山岳赋》
[97]
◆枞阳六赋系列之三·《枞阳川水赋》
◆枞阳六赋系列之四·《枞阳人文赋》
◆枞阳六赋系列之五·《枞阳赋》
[90]
◆枞阳六赋系列之六·《大枞阳赋》
2007/8/11
[111]
◆【潘承祥自序】
[116]
◆征文系列一赋之【太湖山赋】
[114]
◆征文系列二赋之【温岭赋】
[103]
◆征文系列三赋之【太平赋】
[113]
◆征文系列四赋之【游温岭感赋】
[99]
◆潘承祥自赋(并序)
◆安庆九赋系列之七·【<潜山赋>序】
◆安庆九赋系列之一·【安庆赋】
[125]
◆安庆九赋系列之二·【望江赋】
[118]
[1] [2] [3] 下一页
◆安庆九赋系列之三·【怀宁赋】
2007/12/7
◆安庆九赋系列之四·【太湖赋序】
[94]
◆安庆九赋系列之四·【太湖赋】
[115]
◆安庆九赋系列之五·【枞阳赋】
◆安庆九赋系列之六·【桐城赋】
[96]
◆<网赋>序
2007/8/9
[91]
◆网络情缘赋
◆互联网赋
◆与吾弟承玉书
◆与网管(官)桐川阁下书
[89]
◆<花亭湖赋>序
◆花亭经济旅游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