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网)北京消息】2010年11月11日,中国高校第一赋——《河南理工大学赋》,在中共官方党报——权威喉舌——《光明日报》第十版《校园生活》栏目,全文刊载,闪亮登场,报网并录,飘红文坛,震撼学界,业已引起中国新闻界、教育界、辞赋界与文艺界的广泛关注与瞩目。
《河南理工大学赋》是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潘承祥先生于2009年9月,应拥有100年校史的河南理工大学之邀而创作的当代优秀赋体文学作品。被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后裔、中国现代名家书画研究院院长柳国庆大师,书法为长12米、宽0.76米的书法长卷,在2009年9月26日河南理工大学百年华诞校庆文艺联欢晚会上,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著名主持人白燕升评价为:“它以赋的文体,歌颂河南理工大学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是辞赋艺术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难得的佳作”。各界争相传抄,好评如潮,不绝于耳,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赋”。该赋被河南理工大学校史馆珍藏永存。潘承祥先生也因此而被该大学聘任为中文系兼职教授。
近年来,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潘承祥教授,一直沉迷于中华辞赋的研究与创作,致力于辞赋文化的弘扬与推广,悍然发动了当代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带领国内辞赋同仁,进行了一系列不懈的努力与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炽人眼球的可喜成就!譬如:
1、2008年9月,一家海军部队核潜艇研究设计所,花5万邀请其撰写碑文——《七一九之魂》,立于武汉武昌蛇山脚下。该赋碑长8米,高2米,由整体泰山石构成。
2、2009年9月,一家拥有100年校史5万人的河南理工大学,花9万邀请其撰写赋文——《河南理工大学赋》,相关情况如上。
3、2010年8月,一家年产值70个亿的山西潞安煤炭集团,花500万隆重举行国内大型碑刻——《中国潞安赋》盛大揭幕仪式庆祝活动。该赋由潘承祥教授执笔,同时邀请中国煤炭文工团团长、著名朗诵家瞿弦和携200人配乐朗诵。其中花200万从山东买来泰山神石,花20万稿费求得佳作。
4、2010年4月,台湾一家高校——中兴大学中文系吴福助教授指定该系硕博士班16名硕士博士生著文专述由潘承祥先生一手创办的——「中华辞赋网」,名曰:《中华辞赋网》浏览记。极力予以推崇与跟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与建议。
5、2010年11月,中国大陆官方机关报——共产党的主流媒体——《光明日报》,全文刊载了潘承祥先生应邀创作的《河南理工大学赋》,在新闻、教育、辞赋、文艺等领域里,掀起漪漪波澜。换言之,自此,中国大陆官方第一次正式认可潘承祥主席与他所领导的辞赋文学社团以及他亲手发动的——中华新辞赋运动。
关于当代著名辞赋家、赋帝、赋文化推广专家——潘承祥先生的相关介绍,兹略述如下:
◆潘承祥简介:
潘承祥,男,笔名雷池赋翁、雷池龙,世称潘雷池。著名辞赋家,辞赋文化推广家,[中赋]创办人,《千城赋》总设计师,神气赋派创始人,中国当代赋坛坛主——赋帝。系“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首要发起人,中国著名辞赋家创作集团核心领导人。现任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中华文艺家联合会终身会长兼总策划,中华辞赋报社社长兼总编,中华辞赋网站长兼总编,中华辞赋出版社社长,中赋文化(香港)传媒公司总裁。
奉行“唯有思想方能构筑永恒之理想王国,唯有思想者方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之人生旨归,提出“弘扬国学,革新辞赋,创研并举,追求卓越”之兴赋方略,肩负“兴辞昌赋弘骈,担历史之大任;建网办报纂书,凝众才之鼎力”之神圣天职,并戮力践行之。
中国当代赋学泰斗龚克昌评价其道:“功盖四杰,兴赋一人”。中国当代元勋辞赋大家孙继纲评价其道:“潘承祥先生创建辞赋网络平台,且能够很好地利用它,凝聚众多辞赋作家并培植新人,为赋体文学的传承与繁荣做出了卓绝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中国当代骈坛总舵主周晓明评价其道:“誉之当为赋帝,谳之亦为四杰”。中国东亭辞赋研究会会长黄少平进一步推崇道:“昔者,韩昌黎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今者,潘雷池有‘赋兴五朝之落’之勋”。
主编《中华新辞赋选粹》(10卷);主纂《千城赋》(10卷);总辑《中华辞赋报》;汇修《现代辞赋荟萃》(电子版);统理《历代古典辞赋总汇》(电子版);著有《安庆赋》系列9赋、《枞阳赋》系列5赋、《温岭赋》系列3赋、《桐城派传记》系列4记、《七一九之魂》系列5赋、《河南理工大学赋》系列3赋和《中国潞安序》系列2赋等辞赋骈文碑记檄祭150余篇。出版有《潘承祥辞赋集》、《潘承祥骈文集》等。
1987-2004年,一直皓首穷经,呕心沥血,潜心钻研中国古典文学,尤其专攻二十五史、桐城派古典散文和历代辞赋骈文,为今后的文言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历练与锻造出他的坚忍不拔的刚毅秉性与漠视仕途的绝特品格。多年来,尽忠职守,兢兢业业。深居简出,默默无闻。蛰伏已久,聚积能量。待时而动,蓄势勃发。韬光养晦,鸣则惊世。
2005年1月1日,独资组建世界上第一家最大的辞赋专业网络平台——中华辞赋网。率先发动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致力于中华辞赋的复兴、传播与光大,促进当代中华辞赋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该网站收录各类辞赋骈文二万余篇,汇聚当代辞赋作家八百余人。
2006年5月,其个人传略入编《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之二卷。
2007年4月8-12日,与洛阳孙继纲、谭杰联袂举办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并做了题为“洛阳牡丹花开日,中华辞赋复兴时”的主题学术报告,引起赋坛轰动,反响强烈,意义深远,预示着中华辞赋创作春天的来临。
2007年12月被中国辞赋界评为“2007年度中国赋坛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2008年4月8日,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申请注册成立当代第一个辞赋创作社团——“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并同时创办世界上第一家辞赋报社——《中华辞赋报》,有力推动当代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蓬勃发展。以宣介辑刊当前辞赋研究与创作新成果为依托,致力于中华辞赋研创成果的推广与传播,介绍国内外辞赋前沿理论和重要辞赋创作大家、理论家及研究员,力倡辞赋研究理论的本土化及中华辞赋创作团队的建立。目前辞赋研创宣的工作重点是强调原创性的辞赋作品和辞赋理论研究及回应当下的个案研究,并将中华辞赋研创宣问题置于全球化视野之下,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
2008年9月,应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即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所)之邀,创作《七一九赋》系列5文(辞/赋/序/记/颂),其中《七一九之魂》已立碑于武汉武昌蛇山脚下该单位门前。碑长8米,高2米,堪称江城一绝。
2008年11月,其创作的《安庆赋》被安庆市人民政府主编的《2008安庆年鉴》收录永存。
2008年12月被中国辞赋界评为“2008年度中国赋坛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并荣膺该年度中国赋坛“精英榜”之首。
2008年10-12月,主编出版《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一卷,共收录当代活跃在赋坛上70位辞赋名家的120篇新辞赋作品。
2009年1月1日创办千城赋网站,专门收录汇聚歌颂千城百市的辞赋作品。以省为单位,分别设置专栏,搜索搜集网罗省、市、县城市赋作品。
2009年6月,其创作的《望江赋》被望江县人民政府主编的《2009望江年鉴》收录永存。
2009年7月,应西安雁塔诗词学会之邀,创作《姚平辞赋二集序》,颇受嘉誉。
2009年8月,应教育部之邀,与屈金星、李盛世一道,出席在上海举办的2009“名校长相约张江——话说产学研”论坛暨“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峰会”。
2009年9月,(由著名文化策划人屈金星、于洪英与朱雪里等策划发起),应河南理工大学之邀,创作《河南理工大学赋/序/颂》系列3文,其中《河南理工大学赋》被著名书法家柳国庆书法成长12米、宽0.76米的长卷,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著名主持人白燕升评价为:“它以赋的文体,歌颂河南理工大学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是辞赋艺术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难得的佳作”。中国辞赋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好评如潮,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赋”。该赋被河南理工大学校史馆珍藏永存。
2009年12月被中国辞赋界评为“2009年度中国赋坛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并荣膺该年度中国赋坛“精英榜”之首。
2009年10-12月,主编出版《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二卷和《千城赋》第一卷。前者共收录当代活跃在赋坛上70位辞赋名家的112篇新辞赋作品。后者共收录当代活跃在赋坛上83位辞赋名家的100篇城市赋作品。
2010年6月,应浙江临海市作家协会之邀,创作《清潭杨梅赋》,已勒石立碑于清潭杨梅园中。
2010年7月,应中国潞安矿业集团之邀,创作《中国潞安赋/序》系列2文,其中《中国潞安赋》(与屈金星合撰)被著名书法家柳国庆书法成长15米、宽0.76米的长卷,并由黄帝宝玺篆刻人、著名篆刻家李盛世担纲镌刻在重达180吨、长16米、高3.5米的泰山石上。并请著名朗诵家、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等200人在潞安集团成立十周年庆典期间予以配乐朗诵。《中国潞安赋序》由潞安作家协会主席、书法家王和岐用正楷书法成60米长卷,堪称潞安之冠。
2010年8月23日,发起并举办“中华辞赋(太行山)高峰论坛”暨《中国潞安赋》/《中国潞安序》大型文化工程研讨会。
2010年9月,应中华人文书画艺术研究院之邀创作《中国名城保定赋·首卷·序》。
2010年10月1-3日,发起并举办“中华辞赋(北戴河)高峰论坛”暨“中华魂全国文艺大奖赛”。
2010年11月11日,其应邀创作的《河南理工大学赋》,被《光明日报》第十版“校园生活”专栏刊载。
2010年11月26日,被“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诗书画展”组委会聘任为该评审委员会评委。
2010年10-12月,主编出版《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三卷和《千城赋》第二卷。
◆学界评价:
①河洛辞赋文化巨匠、辞赋之王、著名辞赋家的孙继纲教授说:“潘承祥与他所创办的中华辞赋网,造就了中华新辞赋时代的及早来临”。
②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所长、著名辞赋家张友茂赞:“潘承祥赋作,豪迈大气,辞藻哲观,文采华美,气势博宏。善于用典,神理设教,铺陈舒展,风格迥异”。
③浙江著名骈文家、中骈网总编周晓明评价说:“潘承祥先生,对国学对辞赋的贡献,可谓千古鲜有,中流砥柱,无与伦比”。
④以《神州赋》系列震动文坛的南通市政府副市长、著名辞赋家袁瑞良先生认为:“潘承祥,是当代桐城文化、皖江文化、徽学的精英代表”。
⑤贵阳教育学院教授、著名辞赋家刘长焕评价:“潘承祥,集辞赋网络之大成,融国学科技于一体,千古一人,功莫大焉”。
⑥中华国学院院长、著名诗赋家王铁说:“潘君,乃弘扬中华辞赋文化网络第一人,必将在中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⑦人民日报新赋作家、著名学者张心豪教授叹道:“中国当代辞赋运动之先驱,当代网络辞圣赋魁者,非潘君承祥莫属也”。
⑧锦州师专教授、著名诗赋家陈逸卿评价道:“潘承祥先生,系中国新桐城文化的缔造者,网络辞赋文化传播与研究的集大成者”。
⑨深圳「赋兴中国文化工程」创始人、著名辞赋家贾玉宝推崇说:“无论在辞赋创作还是在辞赋研究方面,潘承祥先生都可称得上是当代赋坛重量级人物”。
⑩山西著名诗人、当代爱情经典长诗《转经论》作者毛依赞扬说:“潘承祥先生,你的豪气、霸气、文气、大气,令我赞叹不已。你在文学上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前途不可限量”。
⑾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著名赋学者、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山东大学教授龚克昌评价道:“创办「中华辞赋网」、注册「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和创意「千城赋」,是潘承祥对中华辞赋文化复兴与光大的三大贡献”。
◆成名代表作:
①《七一九之魂》(立碑:8米长,2米高,立于武汉)。成功案例一
②《河南理工大学赋》(书法15米长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燕升评价极高+5万大学生欢呼支持)。成功案例二
③《中国潞安赋》(15米书法长卷+立碑:180吨、16米长、3.5米高、厚1.2米+中国煤炭文工团携200人朗诵)。成功案例三
中原形胜,河朔殷昌①。大河滔滔,漫卷日月光芒;太行巍巍,阅尽世间沧桑。钟山水之灵秀,沐乾坤之鸿光②。祥氛锡祉③,独揽怀川胜景;淳辉秉灵④,尽占雄城魁望⑤。煌煌乎黉宇,学术之重镇;赫赫乎名府,矿教之滥觞。中夏英彦,茂焉斯庠。沾溉既深,承重亦强。“其灵光巍然,弦歌未尝一日辍”,信语云乎哉!
科举废,学堂兴。书院改,焦工生。戊戌年,矿院成。新纪初,理工盛。椎轮于清末⑥,始为英办;发轫于私立,终成官学。校址十迁,辗转四省,厥名九易。通乎古,变乎今。唯恒守未变者,其爱民之丹心,报国之赤胆也!
溯夫己酉,兹黉肇祖⑦。时运维艰,黔首痛楚⑧。兴废存亡,何适何去?邦国之兴,源乎人才;科教之兴,源乎庠序。初,田程等殷忧之士,筚路蓝缕,导夫先路。其后,元培、文灏、越崎、仲鲁、清涟诸人杰,甘为前驱,充科教兴国之旗主。俄尔,贤哲趋谒,硕儒踵至,巨擘徕臣,而追慕者纷如也。志士开以心智,担天下道义;仁人救以路矿,成世纪魁儒。逮至七七事变,先徙西安,再移天水,后驻城固,四校并焉。瀛寇扫灭,复校洛阳;蒋党兵燹,三年三迁。居斯间,众贤流大爱以旌,热血满腔,青蓝继接,愈挫愈奋,矢志续焉者也。洎乎共和国立,育人是首。辛卯调整,主体北走。继往开来,矿院重组。十年浩劫,坚守学庐。改革鹰扬,崇尚学术。方今九州臻治,德教昌舒。校分南北,璀璨双珠。旷仪举乎中天⑨,协气流于绵宇⑩。是校也!藉科学名,藉民主名,尤藉青青子矜爱国进步名;斯园也!以儒馆誉,以俊群誉,更以兼容并包囊括矿典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