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潞安赋》是青年文化策划家屈金星与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潘承祥联袂之作,也是他们倾心之作,是矿山第一赋,此赋文体精美,内容荡气回肠,寓意更加深远。
《中国潞安赋》乃精美之作,洋洋洒洒近千字,语言优美,文章虽然精巧,但不失大气,开篇用“熊熊圣火五千年,文明分疆”,点明煤炭对人类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实乃画龙点睛之笔,在文中作者独巨匠心,把潞安昨天的坎坷,今天的辉煌,明天的希望,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让读者了解到,建国初期,潞安矿工为民族工业所作出的不可抹灭贡献,如“挥镐如雨撼地庐,半炮崩煤采阳光”,虽然工具,采煤技术落后,但写出当年潞安矿工的敬业精神,同时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呕歌了潞安几代领导人呕心沥血,为潞安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生命,奉献了子孙的大无畏精神,如“谁披霜露崭荆棘?我以热血奉炎黄”;“谁持长缨缚乌龙,我掏肺腑为黔苍”;“谁奋铁腕挽狂澜,我绘蓝图导航向”;“谁幻黛鸭化彩凤,煤与非煤共翱翔”。写出潞安集团现任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立足煤,发展煤,延伸煤,形成如今“煤,电,油,化,硅五大产业链的演化过程”。
《中国潞安赋》乃荡气回肠之作,在文中,作者巧妙地表达了此赋的魂魄之所在,满怀激情地呕歌了煤矿工人,如“嗟夫!能源者,国家之基石也,矿工者,今日之夸父也。”虽然笔墨稀少,但把矿工是人类向前发展重要因素描写的淋漓尽致,这是全文灵魂之彰显,写出矿工的伟大与高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感,责任感,时代感。文章的结尾更是对本文的升华,“凌云健笔卷霹雳,大潮澎湃我引领”。不仅对今天潞安创新精神的一种赞扬,更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呼唤人类永恒的进取精神和大写的创新哲学,表达了作者胸怀祖国,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中国潞安赋》寓意深远,笔者认为此赋乃明镜之作,警钟之作。古人云“有余力,则学文”,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写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后人,才把它留下来。《中国潞安赋》的两位作者为了写好此赋,亲临潞安实地考察,又经历的多少个不眠之夜,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近日从网上获悉此赋已刻在石碑上,座落于潞安。于是笔者有一个小小心愿:希望碑文真正成为一面明镜,每一个潞安人经过此碑时,能驻足一会,品读此赋的深刻含义。为官者真正能做到勤政爱民,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更希望此碑文能成为一面警钟,因为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让今日潞安的年青人知道今天潞安的辉煌来之不易。作为潞安人在工作中,少一些埋怨,多一份感恩,领导、员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前进的路还很漫长,相信在潞安人共同努力下,他们的梦想——推动世界煤炭工业发展,一定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