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个月日夜奋战,《中国潞安赋/序》大型文化工程就要告竣。赋是所有文体中最难写的。古代左思写《三都赋》整整化了十年!桓谭对扬雄极为推崇,论其交谊在师友之间。他曾想从扬雄学作赋,扬雄告诉他“能读千赋,则善赋”。又谓“余少时见扬子云之丽文高论,不自量年少新进,而猥欲逮及。尝激一事,而作小赋,用精思太剧,而立感动发病,弥日瘳”。扬子云也说在汉成帝时,他随从到甘泉,诏使作赋,因为时间仓猝,用心苦思,遂“梦其五脏出在地,以手收而内(纳)之,及觉,病喘悸,大少气,病一岁”。可见写作的劳精苦思,有损健康。在《中国潞安赋/序》创作过程中,大有欲跳太行断崖的苦闷、欲投长江洪流的焦急、推倒重来的痛苦、改稿21次的艰辛,脱皮三层、瘦肉十斤的痛楚……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这项文化工程到底如何,任由后人评说。作为创作者,我们只能说我们尽心了。
这项文化工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前后参与这项文化工程的全国辞赋界、新闻界、书法界、篆刻界、演艺界、策划界、奇石界、点评界以及潞安集团的人员不下500人。如果问这项文化工程的真正作者,是潞安集团5万、甚至是全国550万奋战在地心深处的黑脸庞的矿工!!!是全国数千万能源、甚至产业工人!!!那喷涌的乌金、那璀璨的电光……永远是艺术家脉管里的雷霆和心灵上空的闪电!!!这一切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感谢潞安集团董事办、文联、后勤中心、调研室、宣传部、潞安矿报、电视台、广播台、网站、潞安史志与战略、潞安文艺、金火焰以及王庄煤矿、石圪节煤矿等单位。感谢毛永红、王和岐、胡水龙、张武福、杨仁顺、何辉、李小庆、茹云鹏、阎振芳、任俊斌、李建国、侯志丽、杜秋来、王韵涵、牛爱昌、刘爱斌、杨威等等记得记不得名字的朋友(排名不分先后)。
我们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赋潞安!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 《中国潞安赋/序》大型文化工程全体创作人员
2010年7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