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当代企业赋之精品《中国潞安赋》,通过对潞安集团的描绘,延伸到中国煤炭工业、能源工业以及其历史时代,抒写潞安人永恒的矿工精神,堪称一部煤炭工业的巨丽的史诗性美文。作品气势恢弘,波澜起伏,气脉贯通,一泻千里,斑驳陆离,驰骋想象,铺排夸饰,表现出汉大赋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中国潞安 辞赋 读后感 文论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文学形式,从战国时期起源到现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赋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描写的题材多种多样。当今辞赋复兴,企业类赋作更是层出不穷,读了中国当代企业赋之精品《中国潞安赋》,数读不愿释手,心中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感情,甚至达到冲动难以抑制的地步,最后只得掩卷沉思,玩索其味了。如果我们细细研读《中国潞安赋》,那么自然会体味到作者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胸襟,操管运笔精警有致,充满诗情画意,意境深情绵渺,意味悠远无穷,辞赋之美,风华并茂,独具艺术匠心,特色异常突出。
第一,《中国潞安赋》描绘出既雄奇壮伟又气势恢弘的潞安气象。赋文开篇写道:“茫茫洪荒八万里,几度沧桑?熊熊圣火五千年,文明分疆。太行巍巍,挺中国之脊梁;煤海滔滔,谱盛世之华章”,气象雄恢,雄伟壮丽的潞安气象跃然。再如“实业报国,镜鉴膏壤;肝胆相照,日月华光”,点出主题,意气风发,词语雄肆。
第二,《中国潞安赋》用优美的神话传说叙述潞安煤矿的历史渊源与时代精神。如“神羿射日,阳乌烈烈化沃焦;炎胄盗火,墨玉汤汤出宝藏”,“以补天壮志、填海雄心铸旷世鸿功者,潞安矿工也;藉移山精神、射日情怀成绝代伟勋者,潞安矿魂也”,上述寥寥几句暗含了“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多个神话传说,把潞安煤矿的历史渊源与时代精神叙述的淋漓尽致。
第三,《中国潞安赋》用问答形式描写出潞安的发展史。如赋文 “谁披霜露斩荆棘?我以热血奉炎黄”、“谁持长缨缚乌龙?我掏腑脏为黔苍”、“谁擎大旗共鹰扬?文化经济齐颉颃”。这样一问一答,把潞安煤矿的各个时期的发展史连为一体,同时把潞安史与民族史融为一体,紧密结合潞安的实际情况,把潞安的发展史再现给读者,构成了一幅幅潞安人的壮观历史画面。第一个历史画面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大厦将倾,国家危亡;民族工业,积弱不强”。 第二个历史画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煤炭史,“国门豁辟,大潮滂滂;煤炭工业,大势泱泱”。第三个历史画面是潞安集团在2000年前后改革改制史,“千年轮回,世纪易常。春潮破冰河,舸舰下重洋”。第四个历史画面是新时期潞安集团的奋斗史,“虹旄东进,沧海风雷激荡;椽笔西指,天山画卷宏旷。挥师南下,力搅黄河滔天巨浪;伟略北上,纵写莽原大块文章”。 第四,《中国潞安赋》歌颂了潞安煤矿及矿工坚持不懈,永不停息的奉献与奋斗精神。如“承晋商之遗风,靖志奋争;开时代之先河,拓土启疆”,描绘出潞安集团初创伟业。如“革故鼎新,系潞安之风骨;引领风潮,乃集团之魄光”写出潞安集团标新领异,适应潮流,改革向前。如“战略恢宏,潞安之高瞻;矿猷超迈,集团之崇尚”,远瞩高瞻,追求发展大战略。再如“磊磊求索,潞安之品格;笃笃猎新,集团之取向”,写出潞安人的价值取向。又如“和谐大美,潞安之追求;福禄永葆,集团之祈望”,写出潞安集团的企业追求——和谐社会。
第五,《中国潞安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音韵和谐,铿锵悦耳。如全文押韵均为“昂”(“ang”)韵,如第一段韵脚“桑”、“ 疆”、“ 梁”、“ 章”、“ 荡”、“ 锵”、“ 光”、“藏”、“壤”、“苍”,其他段落读原文可见,此处不再细析。
(二)对仗精工,骈体对偶。如“虹旄东进,沧海风雷激荡;椽笔西指,天山画卷宏旷。挥师南下,力搅黄河滔天巨浪;伟略北上,纵写莽原大块文章”,“瑞福莱香,香飘世博之会;鹊桥仙情,情牵星河之上”。……,骈对骈句比比皆是。
(三)以诗入赋,寓意深刻。如结尾古诗 “黄河浪涛太行风,与天为党谁争锋?红旗猎猎映赤县,明灯璨璨耀苍穹。乌金红彻暖众生,绿意碧透秀大成。凌云健笔卷霹雳,大潮澎湃我引领”,这种以诗作结的传统手法,在古典赋文中随处可见,其目的是提炼、总结、升华文章主题,使题旨达到至高境界。
综上所述,《中国潞安赋》极尽铺张描写之能事,汪洋恣肆,气势和华彩充溢其间,法度风范堪称一绝,大量运用对偶句式,典丽深湛,含蓄蕴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超乎寻常的巨丽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