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潞安赋》评析
◎孙继纲
与承祥、金星二位先生是缘于辞赋而结交多年的好朋友。这使我对他们联袂创作的《中国潞安赋》有了先睹为快之便。
大家知道,人类社会发展是离不开能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部人类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能源史。
人类高擎着火把,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电子文明。在这个过程中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0%。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包括煤炭工业在内的能源工业的发展。
建国以来,中国煤炭工业为共和国贡献出数百亿吨煤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史诗,但是也离不开煤炭。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矿工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作为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开放的滩头阵地,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矿区,作为中国煤炭工业三次技术革命的策源地,作为中国的煤变油基地之一的潞安集团为推动中国能源工业、尤其是为推动煤炭工业的发展更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建国以来,艺术家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讴歌煤矿,讴歌煤炭工业、能源工业,可以说是不乏佳作。然而,用赋体文学的形式,来讴歌煤矿,讴歌煤炭工业、能源工业的作品还不多见。
《中国潞安赋》这篇歌颂煤炭工业、能源工业的鼎力之作,透过潞安集团,延及中国煤炭工业、中国能源工业峥嵘跌宕的历史、波澜壮阔的时代,抒写了永恒的矿工精神,堪称一部煤炭工业的壮丽史诗。
全赋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是全赋的总述。“茫茫洪荒八万里,几度沧桑?熊熊圣火五千年,文明分疆。太行巍巍,挺中国之脊梁;煤海滔滔,谱盛世之华章”。 立意高远, 大气磅礴,意蕴深邃。其开笔即站在地球演化历史的高度叹曰: “茫茫洪荒”、“几度沧桑”。高度概括了地球在沧海桑田巨变的演化过程中,使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石化及其它矿物的应运而生,成为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珍贵宝藏。
接着写对火的利用,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阶段,实现了从生食到熟食的转变。这是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重要标志。故称“文明分疆”。这里充分肯定了火(能源的象征)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以往同题材的作品中是少见的。赋中之“圣火”系双关,既指自然之“火”,也指文明之“火”。 潞安集团总部地处太行山麓,“太行从来天下脊”,她挺起的是中国的脊梁。太行山地区物华天宝,蕴藏大量的煤铁等矿产资源,采矿历史悠久,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赋中所称“太行巍巍,挺中国之脊梁;煤海滔滔,谱盛世之华章”这是太行精神的盛誉、也是太行物华的赞歌。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活动的足迹。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 “尧都平阳(今之临汾)”、“舜都蒲坂(今之永济)”、“禹都安邑(今之夏县)”。炎帝神农氏也曾在此地尝百草,种谷黍。是谷黍养育了我们这个个民族,这是农业文明的标志;而矿工掘乌金,则推动了蒸汽机车,推动了工业革命,这又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炎帝种谷,历史胸膛热血涌荡;矿工掘金,时代列车磅礴铿锵”。寥寥数语,以其磅礴之势,铿锵之声浓缩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里程。
“实业报国,镜鉴膏壤;肝胆相照,日月华光”。深刻揭示了包括潞安在内的所有煤矿工人、能源工人的壮烈精神。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工人,他们肝胆相照,与日月争光,才创造出时代列车迅速向前奔驰的壮举。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反映了建矿初期潞安矿工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的精神。比如在这一段结尾写道:“怒火燃兮焚豺狼。热泪倾兮迎曙光”。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抒写了改革开放时期的潞安人“执现代化之牛耳,握新浪潮之马缰”为中国煤炭工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四部分(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记录了新世纪以来中国潞安集团“扬资本之云帆,凝文化之张力”,实现集团的大跨越。其中:包括中国潞安大战略,中国潞安的五大产业链及循环经济、资本运营、环境保护、低碳经济,潞安文化、矿工生活等方面的业绩。 第五部分(剩余三自然段),颂扬了潞安矿工“补天壮志、填海雄心、射日情怀、移山精神”对国家、对民族做出的贡献。这一部分中“乌金浩浩,民生有望;能源蒸蒸,国祚高张。彪炳汗青,懿德流芳;光耀日月,大爱无疆”是对前文形象化的概括、提炼、升华。其文词之练达、意蕴之深刻,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文中也有不足。譬如:个别地方用词重复,对仗不甚工整等。但毕竟瑕不掩瑜,纵览全赋,立意高远,意蕴深邃,大气磅礴,文辞优美,感情浓郁,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与自然、能源与人类文明,能源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讴歌了矿工的精神,讴歌了时代的壮美。因此,堪称中国能源工业的壮丽史诗,当代企业赋中的精品!
以上仅是自己对该赋的浅薄看法,不妥之处诚望该赋作者和在座各位专家学者及潞安集团的各位领导予以指正。
谢谢!
2010年8月 于中国·潞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