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为中华新赋国粹大型系列丛书,2008年度已经出版发行了第一卷。2009年度,出版发行第二卷。该系列丛书以后每年各编纂一本,拟辑十部,共十卷,其编纂工作,将于2017年全部竣工完成。
二、本书荟萃集结当今赋坛极其活跃的辞赋作家、写手与文学爱好者等70人112篇各类新赋作品。不包括歌咏城市的赋作,城市赋专门另立——《千城赋》系列丛书,共十卷,2009年度,出版发行第一卷,其编纂工作,将于2018年全部竣工完成。
三、本书是《中华新辞赋选粹》(2008年度·第一卷)的延续与拓展,故无须再另行作序言与跋文。原序一(潘承祥作)、原序二(陈逸卿作)、原序三(周晓明作),可参见《新赋粹》第一卷P35-42;原跋一(黄少平作)、原跋二(刘永成作)、原跋三(孙五郎作),可参见《新赋粹》第一卷P437-441。
四、本书是系列丛书,故2009年度第二卷页码承接2008年度《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一卷P446页后开始编排。2010年度第三卷页码续接2009年度第二卷编排。其余类推。
五、本书作者介绍分为二类。第一种类:第一卷已经有作者简介的,第二卷不再重复刊登,只作转引。譬如:某某简介,请参见《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一卷或《千城赋》第一卷某某页。第二种类:新人新立,则附录在其赋文下,作专门介绍。此外,无论新老作者,在其赋文旁,每人均配备一张1寸照片,以作纪念,珍藏永存,传之恒久。
六、书中正文,采用标准字号——10号大小字体。为简捷与统一格式,注释一律省略。
七、作者文章在书中的排列顺序分别为:先排[中赋]会员,后排非[中赋]会员。先排主席团,再排顾问团,后排理事会(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会员),最后排特邀监督员。
八、该书编纂委员会组成结构为:常务理事以上,挂任常务编委;理事以上,挂任编委。个别人士例外。
九、《千城赋》第一卷编制规则,比照以上要求执行。
十、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编纂总执行官:潘承祥
2009年10月22日 于香港·九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