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诗词文海”之称,诗、词、文、赋,蔚然壮观,美不胜收矣。然辞赋者,则更为我国独享特有之魂宝奇葩。近几年以降,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在振兴辞赋之征程中,开山辟路,一路高歌,捷报频传。建网、办报、出书,热潮滚滚,一浪高似一浪。继《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一卷)出版后,《千城赋》又将呼之欲出,雅望日隆,英华发外,焉不壮乎魅哉!
夫城市乃发展之前沿,兴盛之缩影也。赋家歌盛世,理当颂城也。一座城市即是一首诗:繁荣之咏叹调;一座城市亦是一首歌:奋进之交响曲;一座城市也是一幅画:创业之调色板。当歌之、颂之、赞之,千辞万赋,浓墨重彩。城因赋而扬名,赋颂城而显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互相辉映,熠熠生辉。赋家一赋颂一城,读者一赋知一城。千城沧桑,囊括于胸;千城衰荣,尽现眼底。人们在欣赏辞赋华美之同时,大可览略到百城百姿,千城千态,实乃怡悦性情,增睿益知之琼液,岂不快哉乐乎?
潘公承祥主席大车以载,搭建《千城赋》征集活动之平台,俾使赋坛各路好手云集斯处,施展才华乃有用武之地,凤翥辞林,龙腾赋海。潘公为此付出之辛劳非常人所能体味者也。一位真正之辞赋领袖,不仅仅观其撰写赋作之众寡?更要看重其在中华新辞赋骈文创作运动中推介、普及、组织、引导、奉献等诸多方面所付出辛劳之几何?斯也者,潘公当之无愧,勋浸赋苑,行鉴日月,补天柱地。
曾记否?海南赋家李荣南曾撰文期盼:“千城千赋,美文浩荡。歌飞城预,韶音达邑。待到‘千赋’圆满之时,铺就骈俪之大道,馨香漫天下,该是一件何等壮丽,何等欣慰之快事”。快哉!圣日如期而至焉。《千城赋》第一卷之编纂工作业已完美收工,圆满杀青,即将付梓。来稿量之多,质之高,令编者欣喜不己,令赋朋文友,雀跃而欢呼。通览全书,阅者既可领略北国风光之俊朗,亦可欣赏南方风情之妩媚;既可体味大都市之繁花似锦,亦可感悟县邑小城之淡雅如画。雄才倒峡,气掩凌云,可谓美文满目,精品迭出,妙语连珠,其蕴含之史学、文学、地理、人文、民俗价值,厚重而珍稀,宝贵而非凡。其理念之深邃,睿智之超妙,文辞之精湛,更是令人叫绝,叹为观止。读者可从中挹芳揽萃,含英咀华,尽情享受辞赋艺术之妙、之雅、之趣、之美。亦可研而习之、检而验之、应而用之、推而广之。
因此,《千城赋》不唯系一次辞赋编纂典籍活动之成功运作,更是一场以空前规模在更深层面上推动辞赋普及与国学弘扬之阅兵式。兹一耀世而精典之庞大国学系统工程,必将青史传名,泽被万载,馈惠后昆。
《千城赋》之所成,盖潘公独力之所为也。斯著之辑纂,余因忙于政务而无暇问津,故绝无资格分享成果。然承祥主席大义高风,力主与我联袂署名,并云:“黄公若不应,吾潘雷池宁可不出此书”。潘先生高义感人,而余多惶恐惴惴焉。无功受誉,大违本衷。若坚持顽性,则此书无法见天日;若饕享成果,则又何颜面子孙!然则,出书乃立言之举,为不朽之盛事,大义也;而自洁乃修身之必为,一生之要事,小义也。大义当前,亦兼主席雅意,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当弃小义而取大义,遂应潘公联名之请乃尔。
《千城赋》之问世,请千万铭记,乃“赋帝”潘公承祥教授,担纲领衔,呕心沥血而独力所成,余惟协助辅弼而已矣,安有它哉?
潘公再三促邀为序,余恨予之笔力弗逮,思涩文滞,以故迟迟未敢驱笔。但直面赋坛如斯之盛举,岂能无情无感也耶?于是乎,写下点滴文字,以抒胸臆,一吐为快,以昭世人,以壮声威。权且为序,聊纪赋坛盛事云!
己丑岁十二月梁思波撰于中国·东台·雅和居

共搜索到 22 条相关资料,当前第 1/2页,每页 20 条 |
|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