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文版·书法长卷·12米·光明日报·2010年11月11日刊载)
☆☆☆☆☆☆☆☆☆☆☆☆☆☆☆☆☆☆☆☆☆☆☆☆☆☆☆
中原形胜,河朔殷昌。大河滔滔,漫卷日月光芒;太行巍巍,阅尽世间沧桑。钟山水之灵秀,沐乾坤之鸿光。祥氛锡祉,独揽怀川胜景;淳辉秉灵,尽占雄城魁望。煌煌乎黉宇,学术之重镇;赫赫乎名府,矿教之滥觞。中夏英彦,茂焉斯庠。沾溉既深,承重亦强。“其灵光巍然,弦歌未尝一日辍”,信语云乎哉!
科举废,学堂兴。书院改,焦工生。戊戌年,矿院成。新纪初,理工盛。椎轮于清末,始为英办;发轫于私立,终成官学。校址十迁,辗转四省,厥名九易。通乎古,变乎今。唯恒守未变者,其爱民之丹心,报国之赤胆也!
溯夫己酉,兹黉肇祖。时运维艰,黔首痛楚。兴废存亡,何适何去?邦国之兴,源乎人才;科教之兴,源乎庠序。初,田程等殷忧之士,筚路蓝缕,导夫先路。其后,元培、文灏、越崎、仲鲁、清涟诸人杰,甘为前驱,充科教兴国之旗主。俄尔,贤哲趋谒,硕儒踵至,巨擘徕臣,而追慕者纷如也。志士开以心智,担天下道义;仁人救以路矿,成世纪魁儒。逮至七七事变,先徙西安,再移天水,后驻城固,四校并焉。瀛寇扫灭,复校洛阳;蒋党兵燹,三年三迁。居斯间,众贤流大爱以旌,热血满腔,青蓝继接,愈挫愈奋,矢志续焉者也。洎乎共和国立,育人是首。辛卯调整,主体北走。继往开来,矿院重组。十年浩劫,坚守学庐。改革鹰扬,崇尚学术。方今九州臻治,德教昌舒。校分南北,璀璨双珠。旷仪举乎中天,协气流于绵宇。是校也!藉科学名,藉民主名,尤藉青青子矜爱国进步名;斯园也!以儒馆誉,以俊群誉,更以兼容并包囊括矿典誉。
尔其悠悠太学,教风贞亮。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厚德载物,矿魂斯扬。人才强校,大师担纲。明德任责,为使百花绽玓瓅;好学力行,敢教驽马变骕骦。化雨春风,妙在润物无声;传道授业,务须治学严谨。莘莘学子,笃怀冲霄之志;孜孜教员,竞爽灵圃之丁。谋猷靖志,源深流自远;勋华崇茂,行健天同功。化蛹为蝶,国中声名日振;凤凰涅槃,海外惊羡震悚。乌金能源产业,众工之基;核心价值理念,重中之重。瓦斯地质,世界首创;陆相痕迹,举世无双;永磁电机,国际领航。硕博站点,引凤来凰;院系会所,虎卧龙藏。科研、教学、报国、福民,百年间浪涛不辍;扩建、申博、更名、评估,五载内凯歌高吭。立规制,强内涵,桴鼓科教现代化;出机杼,竞风流,引领矿学新时尚。芬芳桃李,馥郁四千亩璀璨校园;伟岸精英,遍布九万里壮丽河山。弦歌漾漾,笑领风骚誉华夏;薪火烈烈,再铸理工新辉煌。诚旷世之希逢,熙朝之盛昌也。
嗟夫!视今之学宫,既系吾国矿教之摇篮,又为豫省高教之嚆矢,且与中华民族命运攸戚相关者,惟我河南理工大学也!国衰我枯,奉焉于斯。国兴我荣,腾焉于斯。报效祖国,不辱使命;泽霈群生,为天下先。千祀风云,宏篇巨献。华章纪国史,碑赋志校魂:大爱精神,昭昭永衍。追思往矣,启迪来者:中兴焦工,已然实现;丕显理工,任重道远。今吾炎黄胤胄,路矿裔孙,理工彦士,敢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
长卷落款为:策划:屈金星 作者:潘承祥 书法:柳国庆
河南理工大学专家评审团:鉴定通过
王少安书记:裁定 邹友峰校长:签发 朱雪里部长:统校
河南理工大学赋
(碑文·注释版)
中原形胜,河朔殷昌①。大河滔滔,漫卷日月光芒;太行巍巍,阅尽世间沧桑。钟山水之灵秀,沐乾坤之鸿光②。祥氛锡祉③,独揽怀川胜景;淳辉秉灵④,尽占雄城魁望⑤。煌煌乎黉宇,学术之重镇;赫赫乎名府,矿教之滥觞。中夏英彦,茂焉斯庠。沾溉既深,承重亦强。“其灵光巍然,弦歌未尝一日辍”,信语云乎哉!
科举废,学堂兴。书院改,焦工生。戊戌年,矿院成。新纪初,理工盛。椎轮于清末⑥,始为英办;发轫于私立,终成官学。校址十迁,辗转四省,厥名九易。通乎古,变乎今。唯恒守未变者,其爱民之丹心,报国之赤胆也!
溯夫己酉,兹黉肇祖⑦。时运维艰,黔首痛楚⑧。兴废存亡,何适何去?邦国之兴,源乎人才;科教之兴,源乎庠序。初,田程等殷忧之士,筚路蓝缕,导夫先路。其后,元培、文灏、越崎、仲鲁、清涟诸人杰,甘为前驱,充科教兴国之旗主。俄尔,贤哲趋谒,硕儒踵至,巨擘徕臣,而追慕者纷如也。志士开以心智,担天下道义;仁人救以路矿,成世纪魁儒。逮至七七事变,先徙西安,再移天水,后驻城固,四校并焉。瀛寇扫灭,复校洛阳;蒋党兵燹,三年三迁。居斯间,众贤流大爱以旌,热血满腔,青蓝继接,愈挫愈奋,矢志续焉者也。洎乎共和国立,育人是首。辛卯调整,主体北走。继往开来,矿院重组。十年浩劫,坚守学庐。改革鹰扬,崇尚学术。方今九州臻治,德教昌舒。校分南北,璀璨双珠。旷仪举乎中天⑨,协气流于绵宇⑩。是校也!藉科学名,藉民主名,尤藉青青子矜爱国进步名;斯园也!以儒馆誉,以俊群誉,更以兼容并包囊括矿典誉。
尔其悠悠太学,教风贞亮。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厚德载物,矿魂斯扬。人才强校,大师担纲。明德任责,为使百花绽玓瓅⑾;好学力行,敢教驽马变骕骦⑿。化雨春风,妙在润物无声;传道授业,务须治学严谨。莘莘学子,笃怀冲霄之志;孜孜教员,竞爽灵圃之丁。谋猷靖志,源深流自远;勋华崇茂,行健天同功。化蛹为蝶,国中声名日振;凤凰涅槃,海外惊羡震悚⒀。乌金能源产业,众工之基;核心价值理念,重中之重。瓦斯地质,世界首创;陆相痕迹,举世无双;永磁电机,国际领航。硕博站点,引凤来凰;院系会所,虎卧龙藏。科研、教学、报国、福民,百年间浪涛不辍;扩建、申博、更名、评估,五载内凯歌高吭。立规制,强内涵,桴鼓科教现代化⒁;出机杼,竞风流,引领矿学新时尚。芬芳桃李,馥郁四千亩璀璨校园;伟岸精英,遍布九万里壮丽河山。弦歌漾漾,笑领风骚誉华夏;薪火烈烈,再铸理工新辉煌。诚旷世之希逢,熙朝之盛昌也。
嗟夫!视今之学宫,既系吾国矿教之摇篮,又为豫省高教之嚆矢⒂,且与中华民族命运攸戚相关者,惟我河南理工大学也!国衰我枯,奉焉于斯。国兴我荣,腾焉于斯。报效祖国,不辱使命;泽霈群生,为天下先。千祀风云,宏篇巨献。华章纪国史,碑赋志校魂:大爱精神,昭昭永衍。追思往矣,启迪来者:中兴焦工,已然实现;丕显理工,任重道远。今吾炎黄胤胄,路矿裔孙,理工彦士,敢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
己丑岁秋九月潘承祥应河南理工大学之邀而作
注 释:
①殷昌:富庶,昌盛。汉·张衡《东京赋》:“逮至显宗,六合殷昌”。三国·魏·曹植《汉景帝赞》:“省役薄赋,百姓殷昌”。
②鸿光:(1)指盛大光辉的事业。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大明方徽,鸿光中微,圣命谁堪”。 (2)盛大光辉。唐·常衮《答请上尊号第三表》:“是谓典礼,鸿光赫然”。
③祥氛锡祉:祥氛:吉祥的气氛。唐·张景源《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祥氛与佳色,相伴杂鑪烟”。锡:赏赐,~命。~赉。祉:福,“既多受~”。福~。
④淳辉秉灵:淳辉:犹光辉。唐·康骈《剧谈录·含元殿》:“今则覩淳辉之列,启中兴之期,亿兆人心复新於唐德矣”。秉灵:秉:秉承、秉延。灵:灵秀、灵气、灵芬、灵氛。
⑤魁望:高出众人的声望。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文》:“内翰郑毅夫久负魁望,而滕甫元发名亦不在其下”。
⑥椎轮:chuí lún比喻事物的草创。等于发轫。(1)原始的无辐车轮。亦以指栈车。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轮之质?” 吕向注:“椎轮,古栈车”。(2)比喻事物草创。 唐·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觴之,颜公椎轮之, 杨君繢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清·钱谦益《<草堂诗笺>元本序》:“今年长孺以定本见眎,亟请鋟梓,仍以椎轮归功於余”。
⑦兹黉肇祖:(1)兹:这。黉、黉宇、庠序、庠:黉,hóng 古代称学校:~门。~宇。~序。~宫。庠:古代称学校:~序(古代乡学,泛指学校)。~生。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如: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本文中,均代指学堂、焦工、矿院、理工。(2)肇祖:谓始出。汉·刘向《九叹·逢纷》:“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嬋连”。
⑧黔首:指平民;百姓。汉·贾谊《过秦论上》:“以愚黔首”。
⑨旷仪:空前的典礼。宋·陆游《贺明堂表》:“农扈屡丰,协气方流於绵宇;合宫大享,旷仪遂举於中天”。此处借喻理工百年华诞校庆之盛大典礼。
⑩协气与绵宇:(1)和气。《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李善注:“协气,和气也”。宋·陆游《天申节贺表》:“协气熏为太平,华夷衔莫报之德”。《宋史·乐志八》:“灵光下烛,协气斯陈”。明·张居正《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湻化浹虫蛾,协气蒸舆盖”。 (2)绵宇:谓普天之下。宋·陈亮《点绛唇·圣节》词:“庆联簪组,喜气生绵宇”。
⑾玓瓅:dìlì 珠光。
⑿骕骦:sùshuāng良马名。本作“肃爽”、“肃霜”,亦作“骕騻”。《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又,《杨家将演义》:(骕骦马)碧眼青鬃,毛卷红纹,四蹄立处,高有六尺。唐侯有名马二匹,名曰“肃霜”。“肃霜”乃雁名,其羽如练之白,高首而长颈,故以为名,后人又加鸟傍曰“鹔鹴”,乃天下稀有之鸟。《后汉书·马融传》:“登于疏镂之金路,六驌騻之玄龙”。李贤注:“驌騻,马名。
⒀震悚:zhèn sǒng 震惊惶恐。唐·韩愈《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承命震悚,再欣再跃,无任荣抃之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司马》:“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
⒁桴鼓: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宋·罗泌《路史·后纪三·炎帝》:“教化兴行,应如桴鼓”。明·张居正《葬地论》:“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谓葬得吉壤,家必兴隆,得恶地,家必衰替,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悉妄也”。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人心之机器,速於影响;一国之鑪锤,捷於桴鼓。是在为上者善用之耳”。参见“桴鼓相应 ”。
⒂嚆矢:hāo shǐ 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庄子·在宥》:“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成玄英疏:“嚆,箭鏃有吼猛声也”。唐·陈越石《太甲论》:“司马氏之有天下,其始也未尝不伊不周,其终也未尝不羿不浞,皆取伊周以为嚆矢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肃宗》:“推其本原,刘文静 实为厉阶,仅免於危亡,且为愚夫取灭之嚆矢,不亦悲乎”。柯灵《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而这二次成功的演出,也就成了后来中国话剧运动的嚆矢”。
作者简介:
潘承祥,男,安徽桐城市人,笔名:雷池龙。系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中华辞赋报社长,中华辞赋网总编,神气赋派创始人,著名辞赋家,教授,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首要发起人,享有“赋帝”之誉。

河南理工大学赋
(简稿·碑文版·锤定版本·作者:潘承祥)
中原形胜,河朔殷昌(昌为平声,与后几句句尾平声皆吻合;原<旷>,为仄声。故换)。大河滔滔,漫卷日月光芒;太行巍巍,阅尽世间沧桑。钟山水之灵秀,沐乾坤之鸿光。祥氛锡祉,独揽怀川胜景;淳辉秉灵,尽占雄城魁望。煌煌乎黉宇,学术之重镇;赫赫乎名府,矿教之滥觞(原<摇篮>,篮lan韵与ang韵不同韵,故换)。中夏英彦,茂焉斯庠。沾溉既深,承重亦强。“其灵光巍然,弦歌未尝一日辍”,信语云乎哉!
科举废,学堂兴。书院改,焦工生。戊戌年,矿院成。新纪初,理工盛。椎轮于清末,始为英办;发轫于私立,终成官学。校址十迁,辗转四省,厥名九易。通乎古,变乎今。唯恒守未变者,其爱民之丹心,报国之赤胆也!
溯夫己酉,兹黉肇祖。时运维艰,黔首痛楚。兴废存亡,何适何去?邦国之兴,源乎人材;科教之兴,源乎庠序。初,田程等殷忧之士,筚路蓝缕,导夫先路。其后,元培、文灏、越崎、仲鲁、清涟诸人杰,甘为前驱,充科教兴国之旗主。俄尔,贤哲趋谒,硕儒踵至,巨擘徕臣,而追慕者纷如也。志士开以心智,担天下道义;仁人救以路矿,成世纪魁儒。逮至七七事变,先徙西安,再移天水,后驻城固,四校并焉。瀛寇扫灭,复校洛阳;蒋党兵燹,三年三迁。居斯间,众贤流大爱以旌,热血满腔,青蓝继接,愈挫愈奋,矢志续焉者也。洎乎共和国立,育人是首。辛卯调整,主体北走。继往开来,矿院重组。十年浩劫,坚守学庐。改革鹰扬,崇尚学术。方今九州臻治,德教昌舒。校分南北,璀璨双珠。旷仪举乎中天,协气流于绵宇。是校也!藉科学名,藉民主名,尤藉青青子矜爱国进步名;斯园也!以儒馆誉,以俊群誉,更以兼容并包囊括矿典誉。
尔其悠悠太学,教风贞亮。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厚德载物,矿魂斯扬。人才强校,大师担纲。明德任责,为使百花绽玓瓅;好学力行,敢教驽马变骕骦。化雨春风,妙在润物无声;传道授业,务须治学严谨。莘莘学子,笃怀冲霄之志;孜孜教员,竞爽灵圃之丁。谋猷靖志,源深流自远;勋华崇茂,行健天同功。化蛹为蝶,国中声名日振;凤凰涅槃,海外惊羡震悚。乌金能源产业,众工之基;核心价值理念,重中之重。瓦斯地质,世界首创;陆相痕迹,举世无双;永磁电机,国际领航。硕博站点,引凤来凰;院系会所,虎卧龙藏。科研、教学、报国、福民,百年间浪涛不辍;扩建、申博、更名、评估,五载内凯歌高吭。立规制,强内涵,桴鼓科教现代化;出机杼,竞风流,引领矿学新时尚。芬芳桃李,馥郁四千亩璀璨校园;伟岸精英,遍布九万里壮丽河山。弦歌漾漾,笑领风骚誉华夏;薪火烈烈,再铸理工新辉煌。诚旷世之希逢,熙朝之盛昌也。
嗟夫!视今之学宫,既系吾国矿教之摇篮,又为豫省高教之嚆矢,且与中华民族命运攸戚相关者,惟我理工也!国衰我枯,奉焉于斯。国兴我荣,腾焉于斯。报效祖国,不辱使命;泽霈群生,为天下先。千祀风云,宏篇巨献。华章纪国史,碑赋志校魂:大爱精神,昭昭永衍。追思往矣,启迪来者:中兴焦工,已然实现;丕显理工,任重道远。今吾炎黄胤胄,路矿裔孙,理工彦士,敢不效其忠,毕其力,竭其心,尽其志也哉!
新注释:
1、殷昌:yīn chāng
富庶,昌盛。汉·张衡《东京赋》:“逮至显宗,六合殷昌”。三国·魏·曹植《汉景帝赞》:“省役薄赋,百姓殷昌”。
2、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1)《初学记》卷十六引唐·虞世南《琵琶赋》:“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
(2)唐·刘知几《史通·序例》:“滥觞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
(3)清·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说,滥觞乎《洞冥》”。
(4)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3、椎轮:chuí lún比喻事物的草创。等于发轫。
(1)原始的无辐车轮。亦以指栈车。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轮之质?” 吕向注:“椎轮,古栈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夫汉儒以训詁专门,宋儒以义理相尚。似汉学粗而宋学精,然不明训詁,义理何自而知。概用詆排,视犹土苴,未免既成大輅,追斥椎轮;得济迷川,遽焚宝筏。” 严复《救亡决论》:“第即使其説诚然,而举划木以傲龙驤,指椎轮以訾大輅,亦何足以助人张目,所谓詬弥甚耳”。
(2).比喻事物草创。 唐·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觴之,颜公椎轮之, 杨君繢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清·钱谦益《<草堂诗笺>元本序》:“今年长孺以定本见眎,亟请鋟梓,仍以椎轮归功於余”。
4、肇祖:zhào zǔ谓始出。
汉·刘向《九叹·逢纷》:“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嬋连。”
5、桴鼓:比喻相应迅速。
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宋·罗泌《路史·后纪三·炎帝》:“教化兴行,应如桴鼓”。明·张居正《葬地论》:“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谓葬得吉壤,家必兴隆,得恶地,家必衰替,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悉妄也”。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人心之机器,速於影响;一国之鑪锤,捷於桴鼓。是在为上者善用之耳”。参见“桴鼓相应 ”。
6、摇篮:比喻发源地。
(1) 通常装在摇摆器上或悬挂于枢轴上可以摇摆的婴儿床或吊床。
(2) 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如: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7、嚆矢:hāo shǐ 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
《庄子·在宥》:“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成玄英疏:“嚆,箭鏃有吼猛声也”。唐·陈越石《太甲论》:“司马氏之有天下,其始也未尝不伊不周 ,其终也未尝不羿不浞,皆取伊周以为嚆矢也。《孟子》曰:‘无伊尹之心则篡也。’有旨哉”。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肃宗》:“推其本原,刘文静 实为厉阶,仅免於危亡,且为愚夫取灭之嚆矢,不亦悲乎”。柯灵《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而这二次成功的演出,也就成了后来中国话剧运动的嚆矢”。(完)
◆备注:赋为韵文,韵散结合,以韵领散。否则不成其为辞赋。本文用韵,解析如兹。
◇第一段用韵,解析如下:
1、ang韵脚>>昌chang--芒mang--桑sang--光guang--望wang--觞shang--庠xiang--强qiang
2、后面一句,是散句,不必要押韵。
◇第二段用韵,解析如下:
1、ng韵脚>>兴xing--生sheng--成cheng—盛sheng
2、后面几句,可视作散句,不必要押韵。
◇第三段用韵,解析如下:
u韵开始,中途换了2次韵,回复到u韵。
1 、u韵脚>>祖zu--楚chu--去qu--序xu--路lu--主zhu--如ru--儒ru
2、an韵脚>>焉yan--迁qian--焉yan (换韵)
3、ou韵脚>>首shou--走zou (换韵)
4 、u韵脚>>组zu--庐lu--术shu--舒shu--珠zhu--宇yu--誉yu
◇第四段用韵,解析如下:
ang韵开始,中途换了2次韵,返回到ang韵。
1、ang韵脚>>亮liang--上shang--扬yang--纲gang--骦 shuang
2、in(g)韵脚>>谨jin--丁ding (换韵,in与ing宽韵,通押)
3、ong韵脚>>功gong--悚song--重 zhong (换韵)
4、an(g)韵脚>>航hang--凰huang--吭hang--尚shang--山shan--煌huang--昌chang
◇第五段用韵,解析如下。
1、 i韵脚>>斯si--斯si
2、an韵脚>>先xian--献xian--衍yan--现xian--远yuan (换韵)
3、其余均视为散句,无须押韵。
◆结构说明:本赋句式,骈散结合,以骈领散,骈句为主,散句辅之,参差多姿。赋若通篇骈句,则流于纤巧,文辞繁缛,节奏平直,不易恢弘;若通篇散句,则气象不振,节奏漫漶,缺乏韵致。新校赋要突出特征,高亢嘹亮,必须以骈句为主,以开张气势,散句点染,以调济节奏。本赋整体四六对句相间,而随处适时,调以散句,以恰当的逆挽涩顿,节制骈句的顺流而下,打破读者欣赏惯性,从而增强表达效果,通篇遂跌宕开合,抑扬顿挫,一气呵成,美不胜收。(完)
◆获奖名录><中华新辞赋选粹·120篇> [第一卷·2008](已出版)
◆《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一卷·真本·真迹·饱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