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中共盐城市委机关报《盐阜大众报》以近一个整版篇幅,刊登了该报主编张长虎采访赋家黄少平的长篇新闻,现全文转载如下:
走近大众 融入生活
黄少平潜心新辞赋骈文研究硕果累累
本报讯(记者 张长虎)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东台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少平(笔名梁思波),有感于护理工作者常年累月工作在医疗卫生一线,不辞辛苦,默默奉献,遂创作一首《护士赋》。(内容附后)网友杨柳评论: "一顶燕尾,一袭白衣 "多么美丽的天使形象. 读了此赋,我更懂了护理的重要,护士的崇高! 网友古茶评论:读此赋,了解了作为护士的神圣、奉献、人道的致高职责。也知道了仁心博爱,至诚之爱,施善解难护士情,治病救人天使愿!愿人们对护士多份理解、社会多份关爰、亲人多份体贴。读文知善人,梁兄功德无量。
黄少平既是卫生管理工作的行家理手,在以他为首的东台卫生局党委领导下,东台市卫生工作连续6年在盐城市卫生系统考评中名列第一,东台市医德教育收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德祥的充分肯定。黄少平(笔名梁思波)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曾担任东台市委宣传副部长兼东台市文联主席、新闻学会会长,是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杂文学会会员,累计发表过上百万字的新闻、文学作品。近年来,黄少平虽然不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但他对文学的研究兴趣丝毫没有减弱,在繁忙的卫生管理工作之余,黄少平仍不断关注着文学事业。有感于辞赋的日益衰弱,为振兴国粹,黄少平痴迷于新辞赋的创作与研究,他立志让辞赋从书斋、深院中走出来,走进火热社会、走进多彩生活、走进大众百姓。黄少平一口气在《中华辞赋网》和有关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医德赋》、《卫生赋》、《胸襟赋》、《善赋》、《慎赋》、《东台赋》、《发绣赋》、《鱼汤面赋》、《磊达赋》等诸多赋作50余篇。所作之赋,不囿于传统框架,而重于立意。笔随我心,意随心造:辞藻清新,赋雅圆润:思维缜密,逻辑周详。其赋作多篇被勒石、刻匾,收到文朋赋友好评与称道。其中《医德赋》在本刊发表后,收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德祥的充分肯定,专门批示“《医德赋》写得好”。黄少平是“中华新辞赋骈文创作运动”第三发起人之一,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中华辞赋网副总编,中华辞赋报副社长,《中华新辞赋选粹》(1-10卷)执行主编,《千城赋》副总侧策动师,“东亭边缘赋派”创始人,被辞赋界称之为“当代赋坛之英”。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中华辞赋报》社长兼总编,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第一发起人潘承祥评价说:“ 有以梁思波为代表的 “边缘赋派”(——按特征命名;又名 “东亭赋派” ——按发源地命名)。该派主张据古而不泥古,遵规而不蹈矩。以辞赋格式为母体,不拘一格,宜古则古,宜新则新;宜白则白,宜文则文;宜雅则雅,宜俗则俗;宜辞则辞,宜赋则赋,宜骈即骈;行内人看了似像,业外人看了似懂,处于多种文学体裁的边缘,故称之:边缘赋派,东亭则是地名代称。所作赋文短小,精炼铿锵,辞语丰博,言淡林蔽。注入现代语言元素,提炼箴言警句,面向中青年读者,尽量少用注释,立足让大多数人看懂读懂,易推广普及,前景看好,能得到青年读者的青睐。”
今年年初,中华辞赋联合会公布了2008年度中国赋坛十件大事,东台市东亭辞赋研究会挂牌成立位列其中。东台市东亭辞赋研究会,是继江西、洛阳、山东之后成立的第四家辞赋研究会,也是全国第一家县级的辞赋研究会。该会由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东台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少平出任首届会长。东台市东亭辞赋研究会成立收到了诸多文化名人的关注。《辞海》主编、上海市委原书记夏征农在病中发来贺词。全国文联原主席、文化部原代部长周巍峙寄来题词。《中国文化报》社长刘开金为其泼墨挥毫,誉之:东亭赋魂!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发来贺电,著名军旅书法家丁嘉耕把《东台赋》写成字帖即将出版,书名《丁嘉耕书黄少平<东台赋>》,该书由中国书法家名誉主席沈鹏题写书名。鉴于黄少平在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中的突出贡献,中华辞赋联合会授予他为2008年度中国赋坛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
黄少平部分辞赋作品:
护士赋
梁思波
一顶燕尾,头悬圣洁;一袭白衣,身着无暇。崇高之称呼:天使;平凡之职业: 护理。
南丁格尔,勇开先河。服务患者,护理之责;仁心博爱,护理之光;济世救人,护理之魂。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道出护理位重;“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表明护理名高。岗位虽平凡,然功盖神仙;职业虽枯燥,其恩同天地。一截短烛,辉映满室;一份爱心,创造奇迹。
医与护, 唇齿相依; 理与疗,花叶互衬。铺床扎针、换药导尿、输氧吸痰、三查七对,精心操作,一丝不苟;细致护理,百问不厌。一笑一颦,牵动患者喜忧;一刀一剪,紧系医疗质量;一片一剂,关联患者安危。面对误解,不辩;遭到埋怨。想病人需之前,巡红灯亮之先。不厌烦,有求必应;不怨累,忠于职守;不惧脏,敬业奉献。放弃家人欢聚, 大爱送病人; 舍弃陪伴亲人, 履职护患者。忙而不乱,急而不躁。待患如亲,话温气雅,行之有礼,举方和柔,诚恳热情,声美行厉。天使挥翼,起死回生。病者痊愈,最大欣慰;伤者康复,最美享受;危者生还,最好回报。
传递南丁格尔精神,践履人道主义宗旨,秉承悬壶济世操守。挽病人于倒悬,救患者于苦痛,扶压伤之芦苇,燃将残之灯火。圣洁之手,构造生命安全网;至诚之爱, 筑就健康防护墙。
施善解难护士情,奉献自我, 拯救他人。
治病救人天使愿,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慎 赋
梁思波
慎也,当官之法, 做人之道。知此者也,远离耻辱, 金身不败。
事有初始善终, 慎当始戒于初。古云“着新衣者, 恐有污染, 时时爱护; 一经垢污, 便不甚惜。” 第一关口, 切切把牢; 首道防线, 万万坚守。贪婪之闸,一旦洞开, 恶行之水,一泻千里。至时身陷囹圄, 悔不当初, 然悔之无及也。
聚蚊成雷, 群轻折轴; 堤溃蚁孔, 气泄针芒。浸润之谮, 为患特深。勿轻微恶而不避, 毋容略小善而不为。小节一放, 大节必失。理敦杜渐之方, 须有防萌之术。不踬于山, 而踬于垤, 从不鲜见。
慎诸幽独, 控欲制望, 心存敬畏,洁身自好。莫做“两面人”, 大庭广众, 谆谆凿凿, 倡廉反腐; 只身一偶, 苟苟蝇蝇, 男盗女娼。怀腐而欲香, 入水而恶濡, 不可得也。侥幸乃自掘坟墓; 自欺则饮鸩止渴。明镜高悬, 法网恢张, 美恶必见, 疏而不漏。
贪廉一念间, 荣辱两世界。非分之想莫有,贪财之手莫伸,权钱之交莫为,女色之艳莫享, 是非之处莫去。管住口之前提, 控住手之关键, 收住心之根本。名利无非浮云彩霞, 金钱无非身外之物。
善始者易, 克终者难。初则锐, 中则缓, 末则废, 不可效也。曩日一廉如水, 今朝晚节不保,虽功盖天地, 何足道哉, 功不抵过, 其可忽乎。善始克终, 恒如今日, 日慎一日, 慎终如始,则尽善尽美矣。
鱼 汤 面 赋
梁思波
鱼汤刀面,东台特产, 华夏名食。原乃宫廷御膳,后传民间,东台人得其真传,秉承光大而经久不衰。惊羡巴拿马,摘银而归。口之于味,有同耆焉。
美在其汤。选鲜活鲫鱼、鳝鱼、鲢鱼, 去鳞扒鳃, 洗净晾干。猪油烧热至八成, 然将鱼倒入炒之、炸之、煸之, 以葱姜黄酒去腥,投之清涛,文火慢炖久熬之。吸鱼肉之精华,取鱼骨之营养。用细筛或沙布滤之,去骨取汤。 得鲫鱼之白, 融鳝鱼之浓, 摄鲢鱼之鲜。色何?皎若皓月!质何?浓似鲜奶!味何?如酌仙露。白而不腻,浓而不粘,鲜而不腥, 实乃汤中之极品。
妙在其面。取上等小麦, 碾磨化粉, 加水揉之、醒之、抻之。其刀切之面, 精细均匀, 条长爽滑, 柔韧有筋, 韧而不硬, 耐煮不糊。面熟装碗,舀入沸滚鱼汤。食时,添
放适量精盐椒粉。闻之, 香气清幽; 喝之,温中开胃;食之,唇齿留馨。
鱼汤面, 既是名食美味的享用, 亦是自然之稚、意趣之雅、厨艺之雅的体味,丝竹陶写,萱草忘忧,喜笑盈腮,长乐未央也!
发 绣 赋
梁思波
发绣, 古称墨绣。源于唐代佛教, 兴于元末明初, 昌于二十世纪中期, 盛于改革开放,尤以东台发绣为翘楚,冠之为“发绣艺术之乡”。
发绣,以人发代丝, 以丝绢为底, 以绣针为笔, 精绣细制。承苏绣之本, 采湘绣之长, 博粤绣之秀, 汇蜀绣之腻, 再得用料之奇, 工艺之精, 千年不腐,永不退色,而独树一帜,名闻遐迩,称之为“天下一绝”也。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桥亭楼阁、清泉瀑布、窈窕少女、伟人肖像、名人字画、皆可入画。花鸟鱼虫能显亲昵可掏之态; 清泉瀑布能出栩栩动感之趣;桥亭楼阁能现玲珑剔透之姿; 古今人物能现瞻眺生动之情;字画融合能点浑圆神来之笔。
最早传世之作《东方塑像》绣于南宋, 出于皇帝赵构之妃刘安之手, 战火涂炭, 落入英军,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惜也。明代韩希孟所作《弥勒佛像》亦也外流异国, 日本正仓院所得, 悲也。幸其《停琴伫月图》, 被上海博物馆珍藏至今、四川成都文殊院名为《水月观音》亦保存完好, 幸也。清代以后, 发绣衰落, 频临绝迹。新中国诞生, 发绣得以复萌, 但未成气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苏南一批画师艺人, 下放东台, 开发振兴。凡乎失传的发绣, 在人文渊薮的东台大地, 得以挖掘继承, 重现辉煌。觅妙龄少女之自然秀发, 集黄、灰、赫、白发色, 再分深浅浓淡, 使发绣色彩,异彩纷呈。运用滚、旋、缠、套、施、乱、虚等针法,使得发绣由单一墨绣发展为润色绣、双面绣和双面异色绣,达到“色中有墨, 墨中有色”的艺术效果。今日东台, 发绣大师云集, 发绣佳作迭出。陈德中、王琼、陈伯余,为东台发绣领军之人; 《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五百罗汉图》、《道德经》,乃绣坛扛鼎之作。国家工艺美术奖, 有奖皆囊; 国家艺术节, 有展皆入。发绣雅俗共赏, 既是高层往来的高档赠品, 亦是民间收藏的新宠; 既陈列于国家藏馆,亦可摆没百姓厅堂。既有“丹青染尽清明胜,素手神传风俗情”的恢宏长卷, 亦有玩于掌中的方寸之作。“发绣一绝,巧夺天工”叶飞题之; “艺苑奇葩”姬鹏飞留墨。
丁亥金秋, “中国东台发绣馆”隆重开馆, 集设计、生产、展示、收藏于一馆。艺术精品, 琳琅满目; 精湛技艺, 尽收眼底; 卓越成就, 一览无余。古老艺术绽放异彩; 发绣馆中挺秀吐芳。
|